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方次云伏枕久不入城独宿知稼堂有怀》
《方次云伏枕久不入城独宿知稼堂有怀》全文
宋 / 黄公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吹笛清宵何处声,隔窗斜月听人行。

梦回案上青荧火,魂断城头长短更。

三伏故人怜卧病,百年薄宦任浮生。

春风尚忆茅堂话,相对哦诗天未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āngyúnzhěnjiǔchéng宿zhījiàtángyǒu怀huái
sòng / huánggōng

chuīqīngxiāochùshēngchuāngxiéyuètīngrénxíng

mènghuíànshàngqīngyínghuǒhúnduànchéngtóuchángduǎngèng

sānrénliánbìngbǎiniánbáohuànrènshēng

chūnfēngshàngmáotánghuàxiāngduìòshītiānwèimíng

翻译
深夜何处传来笛声,隔着窗户映照着斜月,倾听行人的脚步。
梦中回到书桌旁,只见青荧的灯火,心绪难平,听见城头交替的更鼓声。
在炎热的三伏天,老朋友关心我病弱的身体,一生为官微薄,只能随波逐流。
即使春风中,仍记得与友人在茅草屋中的交谈,我们相视而坐,吟诗直到天未破晓。
注释
清宵:深夜。
隔窗:隔着窗户。
青荧火:青色的烛火。
长短更:更鼓声,古代夜间报时的钟声。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薄宦:微薄的官职。
茅堂:简陋的草屋。
哦诗:吟诵诗歌。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黄公度在深夜独自听闻远处笛声,引发了对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首句“吹笛清宵何处声”以悠扬的笛声起笔,营造出夜晚寂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隔窗斜月听人行”,暗示笛声来自远方,伴随着月光洒在窗户上,增添了孤寂感。

接下来,“梦回案上青荧火”描绘诗人从梦境中醒来,看到案头微弱的灯火,暗示他夜深未眠,心绪不宁。"魂断城头长短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短更声仿佛在催促着他的思绪。

“三伏故人怜卧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挂念。"百年薄宦任浮生"则揭示了诗人仕途坎坷,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最后,“春风尚忆茅堂话,相对哦诗天未明”以春风和茅堂的回忆收尾,展现出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们深夜吟诗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笛声、月色、灯火和更鼓等意象,勾勒出诗人孤独而又怀旧的心境,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幽思与感慨。

作者介绍
黄公度

黄公度
朝代:宋   号:知稼翁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生辰:1109~1156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猜你喜欢

史梦兰继室田太夫人九十大寿

从新数二十四番风,额手梅花头上;

会须醉三万六千日,呼觞王母筵前。

(0)

挽张百熙联

气作山河,何必长桑能续命;

名垂宇宙,终期诸葛有来生。

(0)

挽叶大同联

西岭知君,屡有荐书惭许郭;

南交摄宰,何堪治谱失龚黄。

(0)

集字联

言诗明素志;抗礼接欢颜。

(0)

自题斋室联

何以廪,何以优,自问不知所谓;

也无愆,也无孽,还须再看将来。

(0)

岩壁联一组

万法归一本,驻智未忘根。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