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心欲捉左元放;大草闲临张伯英。
- 鉴赏
此联巧妙地融合了两段典故,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韵味。
"仙心欲捉左元放",源自于道家传说中,左元放是著名的道士,以得道成仙著称。这里的“仙心”既指追求超凡脱俗的心志,也暗含着对道家文化的向往与敬仰。“捉”字则赋予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动态感,仿佛将仙人左元放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大草闲临张伯英",则是取自书法史上的佳话。张伯英,东汉末年书法家,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大草"指的是豪放不羁的大草书体,而“闲临”则意味着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进行临摹,不仅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高妙境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副集句联通过“仙心”与“大草”的结合,不仅展现了对道家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更蕴含了对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作者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憧憬,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乐道送花
沁水名园好物华,露盘分送子云家。
新妆欲应何人面,彩笔知书几叶花。
曾和郢中歌白雪,亦陪天上饮流霞。
春风已得同心赏,更拟携诗载酒誇。
春入
春入园林百草香,池塘冰散水生光。
身闲是处堪携手,何事低徊两鬓霜。
吴江长桥
老匠铁手风运斤,一挟刃入千山髡。
明堂有在不见用,此为失地犹济人。
西潴巨泽江海通,狞风撼地波撑空。
当道独能支地险,更东安得与天穷。
莫比垂天绅,莫比跨地带。
渴龙枯死乾无鳞,绝海失舟踏鲸背。
秦帝东游逐仙迹,累重肉多飞未得。
三洲水隔不到山,借得紫虹千万尺。
平时尘土埋英雄,吾亦弃剑来游东。
欲观水尽朝宗海,安得身乘破浪风。
为约他年可归处,频倚栏干不思去。
季鹰范蠡不足奇,待我为名千古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