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
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
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名为《湖中别鉴上人》。从诗句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定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接近道林(指的是南朝时期的高僧慧思,他擅长养鸭,并以此自得),希望能像他那样悠然自得,心中有着逍遥游般的自由和快乐。这里的“在意”意味着随心所欲,而“逍遥篇”则是形容一种超脱尘世、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一个如同灵山佳境的地方,不需要再到沃洲去寻觅禅意。在这里,“灵佳寺”象征着一片心灵的净土,而“沃洲禅”则代表了一种更为深邃的佛法修持。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满足和自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守的情怀,透露着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在唐代文化背景下,这种情感体现出了一种隐逸之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世俗纷争的逃避与批判。
陈家园,野塘基。千金花锦地,千年子孙期。
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
红楼在西家,无址遥相移。
主公规戒石,草中字离离。
妾流厮养妇,客散屠沽儿。
尚有庭中树,高蔓女萝枝。
飞来双燕子,岂识春风悲。
嗟我陈家园,盛衰固有时。
我闻陈主公,义侠犹见推。
挥金周所急,解佩酬相知。
君不见西家龌龊子,生女作门楣。
娇客灭门户,重令后人嗤。
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
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
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
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
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山千丈。
戟门春静,人安事简,提封保障。
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
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