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过惟贞上人院》
《重过惟贞上人院》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老去唯求静,都忘外学名。

扫床秋叶满,对客远云生。

香閤闲留宿,晴阶暖共行。

窗西暮山色,依旧入诗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ngguòwéizhēnshàngrényuàn
táng / zhūqìng

lǎowéiqiújìngdōuwàngwàixuémíng
sǎochuángqiūmǎnduìyuǎnyúnshēng

xiāngxiánliú宿qíngjiēnuǎngòngxíng
chuāng西shānjiùshīqíng

翻译
年迈只求宁静,不再追求世俗名声。
清扫床榻,秋叶已落满,面对客人,远方云彩如生。
在香气四溢的阁楼中留宿,晴天时一起漫步阶前温暖的阳光下。
傍晚时分,从窗户西边望去,山色依旧,激发我作诗的灵感。
注释
老去:年迈。
唯求:只求。
静:宁静。
都忘:不再追求。
外学名:世俗名声。
扫床:清扫床榻。
秋叶满:秋叶落满。
对客:面对客人。
远云生:远方云彩如生。
香閤:香气四溢的阁楼。
闲留宿:留宿。
晴阶:晴天阶前。
暖共行:共沐温暖阳光。
暮山色:傍晚山色。
依旧:依然。
入诗情:激发诗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对于晚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老去唯求静”表达了老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脱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名利的追逐。这份宁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安逸,更是内心世界的平和。

“都忘外学名”则进一步强调了老者对于外界荣誉和学术成就的淡然,表明他已经超脱于世间的评价,只关注自己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的“扫床秋叶满,对客远云生”画面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深秋时节打扫庭院落叶,与来访的朋友对坐赏析着远方的云海。这不仅是一个静谧的生活场景,也是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象征。

“香閤闲留宿,晴阶暖共行”则展示了老者在一个清幽雅致的地方(香閤)悠然自得地度过夜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与知己一同漫步于温暖的台阶上。这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享受,也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一种珍惜。

最后,“窗西暮山色,依旧入诗情”表达了老者在黄昏时分,从窗边望出去,心中充满了对远处山色的赞叹与感慨,这份景致不仅触动了他的情怀,也激发了他内心的诗意。这里的“依旧入诗情”暗示着老者虽然年迈,但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艺术创作的热情依然如故。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高雅境界。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夜宿丈溪道院喜赋和呈萧同知孙经历

风竹林间绿笋竿,洞门白昼忽阴寒。

仙人解唤雷行雨,却与玄都洗石坛。

(0)

武山十四境·其四佑仙观

南指鸡冠石,西华此路分。

至今珠树上,长有鹤成群。

(0)

戏题墨兰

自有幽閒姿,本无出山志。

谁使清风来,吹香落人世。

(0)

题幽篁古木兰

深林无人行,幽兰方旎旎。

采之欲遗谁,君子在万里。

(0)

子中兄子彦弟同游石龙潭余后至失山路·其二

相去忽已远,不知山北南。

祗随流水入,尽处是龙潭。

(0)

古意

昨日通州估,还家已十年。

忽闻盐价好,又驾赣州船。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