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何处不神伤,怕听南来雁几行。
一万里余书断绝,十三年事各悲凉。
欣传谏草销兵革,独怪羁人阻瘴乡。
何日先归松菊下,看君早晚致虞唐。
相思何处不神伤,怕听南来雁几行。
一万里余书断绝,十三年事各悲凉。
欣传谏草销兵革,独怪羁人阻瘴乡。
何日先归松菊下,看君早晚致虞唐。
这首诗《答成杏怀给谏》是清代诗人吴盛藻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相思何处不神伤,怕听南来雁几行”,开篇即以“相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哀伤。南飞的大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诗人害怕听到它们的叫声,因为这会勾起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引发更深的伤感。
颔联“一万里余书断绝,十三年事各悲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与友人相隔万里,通信中断,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彼此的境遇都充满了悲凉。这里不仅体现了空间上的距离,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脆弱而遥远。
颈联“欣传谏草销兵革,独怪羁人阻瘴乡”,转而表达对友人成就的喜悦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诗人听说友人曾上谏言,使得战争得以平息,心中感到欣慰;但同时又为友人远在瘴疠之地,身陷困境而感到奇怪和遗憾。这一联既是对友人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尾联“何日先归松菊下,看君早晚致虞唐”,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友人一同欣赏松林和菊花的美好,同时也预祝友人在仕途上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皇英庙前万竿碧,爽飒寒空拂云日。
旧游不复梦中过,断苇衰蓬向人立。
东国西曹来使君,如椽手握风泠泠。
与可仲圭尽辟易,近今此道谁其伦。
醉中往往恣挥洒,墨雨空飞散夭冶。
但觉毫端役鬼神,安知门外罗车马。
蒙君一纸持相赠,绝域如通故乡信。
谡谡声从耳畔流,阴阴翠向眉间映。
七泽云开环佩孤,三湘月落风涛振。
素壁高粘凤欲来,眼前俗客乌能近。
安得一纸复百纸,此身坐老幽篁里。
文帝贵止辇,太宗宝魏徵。
古来神圣主,皆有纳谏名。
我皇仁且孝,不大色与声。
小臣叨侍从,窃睹神采英。
大帅对失措,圣度和且平。
所以诸藩镇,见者识中兴。
给谏触太后,愚直气以盈。
举朝请加诛,受杖罚殊轻。
及与群臣语,往往叹其清。
瞿相老崛强,遇事上书争。
温纶皆手答,曾无勉强情。
去年献史卷,拟同金鉴呈。
今复问主上,还经御览曾?
所言过戆直,左右因相倾。
上言实未读,朕殊有愧卿。
从此事披阅,勿负谆谆诚!
举朝叹圣德,臣等实不能!
虚怀本天授,皇哉我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