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寺周行占姓名,老耽摄养道几成。
生缘琐屑同瓮算,居处閒静惟瓶笙。
求己洗心祛习气,知非穷理勇移更。
鸿生彦士乖游好,道秩禅流谐此情。
省寺周行占姓名,老耽摄养道几成。
生缘琐屑同瓮算,居处閒静惟瓶笙。
求己洗心祛习气,知非穷理勇移更。
鸿生彦士乖游好,道秩禅流谐此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疏懒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修行的追求。首句“省寺周行占姓名”,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闲逛,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通过观察僧侣们的生活来寻求自我认知。次句“老耽摄养道几成”则反映了作者对养生之道的深深沉迷,以及对自己修行进度的反思。
“生缘琐屑同瓮算”运用比喻,将生活中的琐碎比作装在瓮中的算计,暗示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认为自己的生活简单如同瓮中之数,无需过多计较。接下来,“居处閒静惟瓶笙”描绘出作者居住环境的宁静,只有瓶笙(可能指竹笛一类的乐器)的声音,体现了他的清雅情趣和对宁静生活的享受。
“求己洗心祛习气”表达了作者自我净化的决心,希望通过内心的修炼去除习气,达到心灵的纯净。“知非穷理勇移更”则表明他深知错误并勇于改变,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鸿生彦士乖游好,道秩禅流谐此情”,以“鸿生”和“彦士”自比,表达出与世俗名利不合,更倾向于遵循道家和禅宗的修行道路,与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籀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修养的深深执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自我提升的坚定决心。
上人出山时,稻穫云水白。
囷仓未云满,已有税租迫。
崎岖走檀施,不畏道里隔。
坐令众浮图,听法无馁色。
尔来闭幽户,此道深自索。
佛法本无多,未悟常自责。
孤云忽南飞,过我江上宅。
信知道人心,不断思想百。
邂逅逢故人,涕泪说艰厄。
驱车更何之,怅望王土窄。
应须屏尘累,问此忘机客。
忧来莫饮酒,酒薄空住鬲。
何时营一丘,伐竹开新陌。
待子田舍成,吾当理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