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出山时,稻穫云水白。
囷仓未云满,已有税租迫。
崎岖走檀施,不畏道里隔。
坐令众浮图,听法无馁色。
尔来闭幽户,此道深自索。
佛法本无多,未悟常自责。
孤云忽南飞,过我江上宅。
信知道人心,不断思想百。
邂逅逢故人,涕泪说艰厄。
驱车更何之,怅望王土窄。
应须屏尘累,问此忘机客。
忧来莫饮酒,酒薄空住鬲。
何时营一丘,伐竹开新陌。
待子田舍成,吾当理轻策。
上人出山时,稻穫云水白。
囷仓未云满,已有税租迫。
崎岖走檀施,不畏道里隔。
坐令众浮图,听法无馁色。
尔来闭幽户,此道深自索。
佛法本无多,未悟常自责。
孤云忽南飞,过我江上宅。
信知道人心,不断思想百。
邂逅逢故人,涕泪说艰厄。
驱车更何之,怅望王土窄。
应须屏尘累,问此忘机客。
忧来莫饮酒,酒薄空住鬲。
何时营一丘,伐竹开新陌。
待子田舍成,吾当理轻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山林后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诗中通过“上人”这一称谓,展现了僧人的出世与修行状态。首句“上人出山时,稻穫云水白”,以“云水白”渲染出山后的广阔与自由,暗示了僧人离开山林后的不同心境。
接着,“囷仓未云满,已有税租迫”两句,揭示了僧人面对世俗生活的压力与挑战,虽已远离尘嚣,但仍需面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外界的压力。这种对比,凸显了僧人修行之路的不易与复杂。
“崎岖走檀施,不畏道里隔”则表现了僧人在寻求帮助与支持的过程中,不惧艰难险阻,体现了其坚定的信仰与慈悲心怀。而“坐令众浮图,听法无馁色”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未曾失去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尔来闭幽户,此道深自索”两句,描述了僧人闭门独处,深入探索佛法的过程,表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佛法本无多,未悟常自责”则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自我反省的精神。
“孤云忽南飞,过我江上宅”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僧人的心境变化,暗示了其修行旅程中的顿悟与解脱。而“信知道人心,不断思想百”则强调了僧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最后,“邂逅逢故人,涕泪说艰厄”描绘了僧人与老友重逢的情景,通过分享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进一步展现了其修行过程中的情感与人性的深度。而“何时营一丘,伐竹开新陌”则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规划,预示着僧人不仅在精神层面有所追求,在物质生活中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变化,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南州孟秋月,维日二十五。
回风吹层霄,飞云过疏雨。
客从金华来,款曲置樽俎。
况有匡庐仙,貌古心亦古。
襟期事萧散,笑傲忘宾主。
哀弦发秦声,修眉善胡舞。
秋辉能娱人,夜色满庭户。
翛翛风叶鸣,泫泫露花吐。
春波杯中月,不照坟上土。
缅怀琦龙门,扁舟下南浦。
荔枝城头花簇簇,王孙不归春水绿。
黄金台前烟草荒,伤心独倚青云哭。
泪洒銮江江倒流,楚魂暮咽枫林秋。
蕉黄绿醑湘竹语,岘山石断行人愁。
信陵门下簪缨会,珠履筵前几人在。
军中击鼓夜不眠,珠翠成行鸣剑佩。
王孙王孙真贵人,落笔龙蛇惊鬼神。
千金散士马蹄尽,铁甲昼卧双麒麟。
桑柘阴阴连大路,野市书声晚当户。
部曲悽凉白发稀,甘棠犹指将军树。
玉凫金雁漆灯残,化鹤千年何日还。
有酒谁浇赵州土,碧血化雨苔斑斑。
王孙王孙不可招,仰天击碎青桐瑶。
寸心何处写哀素,江上年年生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