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乃常理,兴亡殊似之。
火乌化王屋,鼎迁亦有时。
骊山发金雁,汉陵复如兹。
丹成云得仙,虚冢令人疑。
杯酒幸到手,无螯亦当持。
生死乃常理,兴亡殊似之。
火乌化王屋,鼎迁亦有时。
骊山发金雁,汉陵复如兹。
丹成云得仙,虚冢令人疑。
杯酒幸到手,无螯亦当持。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生死乃常理,兴亡殊似之。”开篇两句即点出了主题,生与死、兴盛与衰败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历来如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诗人面对现实时表现出的超然态度。
“火乌化王屋,鼎迁亦有时。”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火烧宫阙的乌鸦与鼎的更换都在昭示着时间的无情和权力的转瞬之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荣华不可久留的感慨。
“骊山发金雁,汉陵复如兹。”骊山出黄金之雁与汉朝陵墓的壮丽相比,都是历史上的辉煌,但最终也不过是过去。诗人借此强调了历史的轮回和物质荣华的虚幻。
“丹成云得仙,虚冢令人疑。”这里则是对道家修炼成仙的追求与墓葬中的空无所表达出的怀疑。即使是道家的追求,也有其不确定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一切追求都带有一份质疑。
“杯酒幸到手, 无螯亦当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面对现实时的自我安慰。即使没有美食佳肴,只要有酒在手,也应把握现在,尽情享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等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超脱的人生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在乱世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
去年风雨正月七,犹与病人同此日。
今年秫陵多光辉,此日犹是人成非。
中庭紫荆渐老丑,一半犹青半枯朽。
纵青能得几时荣,憔悴侵寻解怜否。
杜陵野老双鬓星,蜀州人日感凋零。
听歌黄鸟已垂泪,何况枝头啼鹡鸰。
三吴昔沴疠,原野何葳蕤。
灵雨从北来,为我日夜滋。
破块将作膏,润枯将作荑。
旱魃何相仇,狂飙中夺之。一展衡巫云,再展七泽?。
吴民泣相呴,焉用真宰为。
虚矣诅楚言,楚氓仍见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