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璧不易采,骊珠诚难摘。
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
岂无秦廷念,所戒在一失。
重襺戢其光,惧为狙者识。
是以希世宝,往往韬山泽。
和璧不易采,骊珠诚难摘。
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
岂无秦廷念,所戒在一失。
重襺戢其光,惧为狙者识。
是以希世宝,往往韬山泽。
这首诗以和璧与骊珠为喻,表达了一种对稀世珍宝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情。诗中“和璧不易采,骊珠诚难摘”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珍宝的难得与珍贵。接着,“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则进一步渲染了得到珍宝时的震撼与非凡,仿佛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岂无秦廷念,所戒在一失”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珍宝虽好,但一旦失去或被误用,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道德与责任的深刻反思。
“重襺戢其光,惧为狙者识”则表达了对珍宝的妥善保管与保护,避免被不法之徒发现,体现了对财富与权力的谨慎态度。
最后,“是以希世宝,往往韬山泽”总结了主题,强调了稀世之宝往往隐藏于深山大泽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同时也暗含了对真正价值所在之处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比喻与象征手法,探讨了对珍宝的追求、珍惜与保护,以及在拥有珍贵之物时应持有的态度与责任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更阑人静,正满天晴露,半庭斜月。
时见飞萤三四点,树影依稀相隔。
暗地偷月,微形自照,冷焰明还灭。
有时分乱,残星流下天阙。
应念造物多情,翻腾变化,腐草还成物。
多少黄萎随土壤,争似超然飞越。
我正清贫,寒窗寂寞,赖尔成勋业。
案头乾死,也胜零落霜雪。
可翁点检形骸,关心六事今犹可。
摩挲老眼,残编细读,小窗危坐。
信手挥毫,云烟撩乱,波涛掀簸。
笑蹒跚病足,登山不武,尚能踏、苔痕破。
便腹还堪容酒,齿牙攻、脯殽蔬果。
歌声到耳,宫商少误,肯教轻过。
馋口如门,丁宁告戒,欲须坚锁。
怕曲生徒众,众群然趋,入困风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