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韶石舟中·其八》
《韶石舟中·其八》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无事孤骞兴,秋江一棹寻。

不因今日役,亦有此时心。

星起猿啼泽,人醒月在林。

更寻何处宿,前路一灯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江夜行图。诗人乘一叶扁舟,在秋江上悠然自得地探寻,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诗中的“无事孤骞兴”,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秋江一棹寻”则点明了行动的地点和方式,一叶扁舟在秋水之上轻轻摇曳,寻找着未知的风景。这种自由自在的旅行,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移动,更是心灵的释放。

“不因今日役,亦有此时心”,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深层思考。即使在忙碌或世俗的束缚下,他也能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享受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重视。

接下来,“星起猿啼泽,人醒月在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静谧景象。星星闪烁,猿猴啼叫,月光洒在树林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宁静。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自然界的寂静来反衬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最后,“更寻何处宿,前路一灯深”则引出了一丝淡淡的忧虑与期待。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或许在思考何处可以安歇,但同时,前方的一盏灯火又带来了希望与指引。这既是对旅途未知的探索,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渴望安宁与归宿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自行舟于秋江之上的独特体验,以及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觉醒。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重阳四首·其二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0)

贺翰林侍郎二首·其二

玉版徵书洞里看,沈羲新拜侍郎官。

文星喜气连台曜,圣主方知四海安。

(0)

白菊杂书四首·其三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0)

白菊六首·其四

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0)

山中

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

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

(0)

木笔花

媆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

谁与诗人偎槛看,好于笺墨并分题。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