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鉴,万象皆可睹。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鉴,万象皆可睹。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访报本简长老》,描绘了诗人访问报本简长老时的情景。首句“比泛苕溪来”,表达了诗人之前可能在苕溪泛舟,此次来访则有所不同。接着,“初逢卞山雨”暗示了雨后的清新氛围,为遇见长老增添了诗意。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描绘了雨后报本简长老从禅寺中走出,诗人得以交谈的喜悦。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与智者交流的期待。“门临水若鉴,万象皆可睹”运用比喻,形容寺庙环境清幽,如镜面般映照万物,反映出诗人对禅境的赞赏。
最后两句“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表达了诗人对于如此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怜君匣中镜如月,锦衾夜抱忽焉觖。
怜君膝上七弦琴,正当弹处弦凝绝。
玉女之峰山可崩,鸳鸯之湖水可竭。
怜君此情黯自知,怜君此恨莽难歇。
幽房风雨泣青灯,是耶非耶半明灭。
吁嗟夫人生榆西,万里从君为君妻。
君家高堂母老矣,君家旧隐在清溪。
远辞华屋侍君母,夫人明淑真可师。
闻道缔昏在西岳,夜台今傍罗浮归。
罗浮西岳仙灵府,生死名山无所苦。
独有弱息在怀中,自今展转依谁乳。
寒时谁为衣,饥时谁代哺。
愿君以一身为子兼为母,上奉高堂姑,下抚怀中女。
天荒地老结他生,生生世世还依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