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南海黎美周黄牡丹诗四首·其一》
《和南海黎美周黄牡丹诗四首·其一》全文
明 / 郭辅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独倚东风笑艳阳,分来龙衮作宫妆。

新姿澹映阿娇屋,晓佩轻摇少妇香。

露润金盘珠汗冷,梦回珀枕翠鬟光。

相怜更在朱颜外,莫向荷花唤六郎。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株盛开的黄牡丹,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牡丹的独特魅力。

首句“独倚东风笑艳阳”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牡丹以生命,仿佛它独自倚靠在春风中,微笑着迎接明媚的阳光,展现出一种自信与优雅的姿态。接下来,“分来龙衮作宫妆”,将牡丹的花瓣比作龙袍上的花纹,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的华贵与庄重,如同宫廷中的华丽装扮。

“新姿澹映阿娇屋,晓佩轻摇少妇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牡丹的形象,将牡丹的清新淡雅与女性的柔美相融合,仿佛是阿娇(汉武帝的宠妃)的居室映照出的清新之气,或是少妇佩戴的香佩轻轻摇动,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高雅的氛围。

“露润金盘珠汗冷,梦回珀枕翠鬟光”则通过露珠与金盘的对比,以及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展现了牡丹在清晨露水滋润下的清新与生机,以及夜晚梦回时的静谧与神秘。这里“珀枕”指的是用琥珀制成的枕头,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而“翠鬟光”则描绘了女子青丝如云,光彩照人的美丽景象。

最后,“相怜更在朱颜外,莫向荷花唤六郎”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超越了表面的美丽,更在于其内在的品质与精神。这里的“朱颜”既指牡丹的红艳花朵,也暗喻了青春与活力,而“六郎”可能是指杨贵妃的弟弟杨玉环,此处借以表达对牡丹的深情厚爱,不单是对其外在美的欣赏,更是对其内在气质与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牡丹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品质,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郭辅畿
朝代:明

郭辅畿(一六一六 — 一六四八),原名京芳,字咨曙。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有《洗砚堂文集》、《秋驾草》、《楚音集》、《菱青集》、《金樯集》、《闺怨诗百首》、《饮兰纪呓》等。民国《新修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残灯

闲房澹馀秋,低灯耿寒夕。

孤明惨渐微,斜照愁俞寂。

谁念残光里,相看有羁客。

(0)

悼亡

月亏还再盈,花残有时芳。

之人逝不返,胡宁不悲伤。

音容去未远,惚恍如在傍。

居外意在室,还家始惊亡。

儿生才乃月,抚字凭谁将。

夜寒饥欲啼,起坐但徬徨。

服御存旧制,箧笥栖馀香。

欲览复弃置,涕下沾衣裳。

(0)

题牧牛图

去年苦旱蹄敲块,今年水多深没鼻。

尔牛觳觫耕得田,水旱无情力皆废。

画中见此东皋春,牧儿超摇犊子驯。

手持鸲鹆坐牛背,风柳烟芜愁杀人。

儿长犊壮须尽力,岂惜辛勤供稼穑。

纵然喘死死即休,不愿徵求到筋骨。

(0)

蒲萄

夏半蒲萄正熟时,累累满架紫金垂。

甘酸亦自能消渴,可惜相如早不知。

(0)

语溪夜泊

语儿溪上柳,日暮生春愁。

昔年侍阿母,曾此系行舟。

孝养苦不足,生理非故丘。

临风洒客泪,付与水东流。

(0)

蜀道有难易

有言蜀道难,有说蜀道易。

难于上青天,易于践平地。

说易有所媚,说难有所激。

君曾不见与前修,折衷谁秉江山笔。

我来高蹈仙人踪,控御遗风纵游历。

连云气象霸图中,险阻形胜限疆域。

黑龙冲断万层山,骇浪轰雷恣奔击。

攒峰叠嶂冷云閒,绵亘倚天骈翠壁。

飞梁架云栈,势欲跨南北。

虹桥络河汉,鸟道挂空碧。历其天险,临其峻极。

望舒按节,阳乌敛翼。

拟循云路趋鹏程,仰天直上青云梯。

蹑空且何异登仙,但觉日月行寝低。

终踰绝险得驰骤,骤步娲皇补天石。

微茫一径通烟霄,攀缘更上苍龙脊。

弥旬霖雨秋,行潦迷原隰。

岂不虑蹉跌,路歧多垫溺。

一闻漫天名,心寒已如失。

况复壅大道,与道为通塞。

无虑千筹将万计,智推力引方行得。

请设漫天前后论,蜀道一言或可毕。

未应难于上青天,飞阁递连通利走,名趋日夜往来何络绎。

不应易于践平地,栈磴缺寻引天荒,地老萧条断绝人声迹。

致令振古豺狼心,曾不祈天睹一掷。

自蚕丛且稽代谢,几人恃险曾终吉。

适足笑王公,设险以守国。

在德不在险,昭然如白日。

上青天,践平地,始可与之言其道难与易。

行路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若比行路是平地。

出处虽然全在人,世路不能无险易。

畏途岂可比青天,誓铲漫天作平地。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