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凤管入岩扉,树拂春风草拂衣。
不敢更吹天上曲,恐惊石散作云飞。
独携凤管入岩扉,树拂春风草拂衣。
不敢更吹天上曲,恐惊石散作云飞。
这首元代诗人吾丘衍的《杨寺洞中吹箫》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首句“独携凤管入岩扉”,写诗人独自一人,怀抱珍贵的箫管,步入深山中的杨寺洞,展现了其孤寂而专注的神情。次句“树拂春风草拂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春风轻拂,树影婆娑,连草叶也似乎在随着诗人的步伐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不敢更吹天上曲”表达了诗人的敬畏之心,他深知自己的音乐技艺虽高,但仍不敢随意吹奏过于高雅或超凡的曲调,怕会惊动洞中的仙灵或自然之力。最后一句“恐惊石散作云飞”,以夸张的手法,暗示了箫声的威力,可能连山石都会因之震动,化作飘逸的云朵,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洞中吹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艺术的谦逊,同时也寓含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世士多戚促,器识寡萧散。
太常何瑰玮,坦然破崖岸。
祥烟拂瑶坛,瑞日转华观。
出入谐鹓鸾,颉颃在霄汉。
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阳春诚独步,清庙独三叹。
金奏响不亏,玉树开逾灿。
闲居检遗篇,启箧得尔玩。
朝来处处白毡铺,楼阁山川尽一如。
总是烂银并白玉,不知奇货有谁居。
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
人间底事,忽惊飞坠,冰壶千里。
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
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
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
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
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
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拚年年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