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鬻孙谣》
《鬻孙谣》全文
宋 / 李思衍   形式: 古风

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

翁年八十死无恤,怜女孩童困饥馑。

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

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馀粟。

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

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

梦回犹是误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0)
注释
白头:形容老人头发全白。
老翁:年长的男人。
领:衣领。
摩:抚摸。
恤:抚恤,照顾。
女孩童:小女孩。
困:困苦。
饥馑:饥荒。
旱:干旱。
犹:仍然。
禾熟:庄稼成熟。
杀:损害。
粥:稀饭。
馀粟:剩余的粮食。
谢:告别。
泪下:流泪。
不能语:说不出话。
零丁:孤独。
病:疾病。
茅檐:茅草屋顶。
夜深雨:深夜下雨。
梦回:梦中醒来。
误呼:误叫。
县吏:地方官吏。
租:租税。
打门:敲门。
翻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头发垂到衣领,牵着孙子的手,与客人抚摸他的头顶。
这位八旬老人去世后无人照顾,他怜惜幼小的女孩在饥饿中挣扎。
去年虽然干旱,但谷物仍能丰收,今年却早霜降临,豆类作物先遭殃。
去年即使饥荒,还能有一碗粥,今年饥荒严重,连余粮都没有了。
客人向老翁告别,带着孙子离去,泪水如线,泣不成声。
孤独的老翁疾病缠身,独自一人躺在茅屋中,深夜雨声敲打着门窗。
梦中醒来,他还误以为呼唤的是孙子,这时县吏正敲门催缴租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在饥荒之年被迫卖儿的悲惨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差异,凸显了灾荒的严重程度和人民的生活困苦。"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一句,直接描绘出老人卖儿的情景,展示了他们的无奈和悲哀。

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如"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馀粟"等,表现了灾荒导致的食物短缺和生活困顿,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与不公。

在诗的后半部分,"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梦回犹是误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等句子,表达了老人卖儿后的哀伤与无助,以及在官府的逼迫下仍需承受生活重压的情形。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感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性的冷漠,是一首充满了强烈社会批判精神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思衍
朝代:宋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猜你喜欢

听歌二首·其二

十二年前边塞行,坐中无语叹歌情。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0)

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0)

秋思二首·其一

碧窗斜日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0)

题友人草堂

空山卜隐初,生计亦无馀。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深林收晚果,绝顶拾秋蔬。

坚话长如此,何年献子虚。

(0)

送柳录事赴梁州

英掾柳家郎,离亭酒瓮香。

折腰思汉北,随传过巴阳。

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床。

知君归梦积,去去剑川长。

(0)

岐下闻杜鹃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

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