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澄月色,可爱是中秋。
岂料清光夕,翻成秉烛游。
水轮初掩匣,玉帐乍悬钩。
试问停杯客,何如风雨愁。
露华澄月色,可爱是中秋。
岂料清光夕,翻成秉烛游。
水轮初掩匣,玉帐乍悬钩。
试问停杯客,何如风雨愁。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食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露华澄月色”,以露珠的清澈映衬出月色的明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接着,“可爱是中秋”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之情,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岂料清光夕,翻成秉烛游。”这两句转折巧妙,原本期待的满月之景却因月食而变得暗淡,诗人不得不手持蜡烛继续游赏,这种意外的变化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下来,“水轮初掩匣,玉帐乍悬钩”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被收进匣中的水轮和刚刚挂起的玉钩,形象地描绘了月食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宇宙的奥秘。
最后,“试问停杯客,何如风雨愁。”诗人以设问的方式,邀请饮酒之人一同面对这月食之夜,探讨在这样的夜晚,人们的心境会是如何。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引人思考,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中秋月食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和哲学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讷公匡庐老,诗句整以雅。
标韵乐天淳,不肯外礼假。
所居远城市,绝俗就闲暇。
岗崖道路恶,亦为佳客下。
余虽昔所闻,相见今乃乍。
爱其语言好,超绝忽世跨。
马舁就其居,灯火共清夜。
惜不见其壮,已老吁可讶。
高才可施用,售世嗟无价。
临别更何论,共是忘言者。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缝齐有锵,直韨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尔我目矣,何为而眊。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谋及于道,佛且讪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嗟尔君子,归欤予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