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能文士,携家入武夷。
地幽真可隐,席暖不须移。
融帐开何日,牙琴听有时。
扁舟冲野雪,卧病久相思。
周子能文士,携家入武夷。
地幽真可隐,席暖不须移。
融帐开何日,牙琴听有时。
扁舟冲野雪,卧病久相思。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寄给友人周子冶的作品,通过对周子冶隐居武夷山的生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句“周子能文士”赞扬了周子冶的才情,他不仅是个文人,而且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次句“携家入武夷”描绘了他全家迁徙至风景优美的武夷山的情景。
“地幽真可隐”进一步强调了武夷山环境的清幽,适合隐居,暗示了友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席暖不须移”则写出了周子冶生活的安逸,即使在简朴的生活中也感到满足和温暖。
“融帐开何日,牙琴听有时”想象着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希望有一天能在融洽的氛围中打开帐幕,共赏美景,聆听友人悠扬的琴声。最后两句“扁舟冲野雪,卧病久相思”表达了诗人自己因长久未能相见而产生的深深思念,想象着友人乘舟在雪中穿行的画面,增添了离别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情于景,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
君不见昔贤声名渺云边,追慕茫茫千百载。
东山遗墨不尘埃,南海碑辞尚光彩。
是公胸怀冰镜清,当时玉署厌残更。
惟馀清梦到古寺,因为亭宇加修名。
亭边古洞可治易,何必竹溪师六逸。
清音不断山不磨,人间衮衮成今昔。
往日中都朋党兴,贤者皆思御李膺。
元祐谏纸今最重,此亭返不蒙知音。
我闻胶西黄楼宾主列,赋就价喧君弟辙。
彼楼虽已陷幽都,名号犹为人记别。
与君托乡闾,东野连西墅。
谁知俯仰閒,各各岁年暮。
当时同队鱼,十已九捐故。
君抱圭璧姿,方获展寸步。
梁栋须群材,榱桷共支拄。
生从匠石园,一一居王所。
何必效鸥凫,江湖任来去。
但须饱读易,细玩奇耦数。
问之何将迎,终然抱璞素。
砥柱三门津,波澜自流注。
绍圣用事臣,党与纷相樛。
当代几忠良,一朝咸黜幽。
太史坐直笔,愈黜名愈休。
消长关否泰,天意匪人谋。
累臣谁司城,独为景物留。
当时西复南,万里不停辀。
谁知百年定,欲起九京游。
积莽新陈迹,寒泉荐冰瓯。
想当千骑临,水木寒萧飕。
我公今伊傅,兹焉少夷犹。
炎方凋瘵馀,公来今已瘳。
榕溪两甘棠,千载谁劣优。
太史后凋松,公如巨川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