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用事臣,党与纷相樛。
当代几忠良,一朝咸黜幽。
太史坐直笔,愈黜名愈休。
消长关否泰,天意匪人谋。
累臣谁司城,独为景物留。
当时西复南,万里不停辀。
谁知百年定,欲起九京游。
积莽新陈迹,寒泉荐冰瓯。
想当千骑临,水木寒萧飕。
我公今伊傅,兹焉少夷犹。
炎方凋瘵馀,公来今已瘳。
榕溪两甘棠,千载谁劣优。
太史后凋松,公如巨川舟。
绍圣用事臣,党与纷相樛。
当代几忠良,一朝咸黜幽。
太史坐直笔,愈黜名愈休。
消长关否泰,天意匪人谋。
累臣谁司城,独为景物留。
当时西复南,万里不停辀。
谁知百年定,欲起九京游。
积莽新陈迹,寒泉荐冰瓯。
想当千骑临,水木寒萧飕。
我公今伊傅,兹焉少夷犹。
炎方凋瘵馀,公来今已瘳。
榕溪两甘棠,千载谁劣优。
太史后凋松,公如巨川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儆创作的,名为《次韵南轩先生榕溪阁阁山谷所名也》。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忠良之士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个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自我定位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
首句“绍圣用事臣,党与纷相樛”表明了朝廷中朋党相争的情况,其中“绍圣”应指宋哲宗时期,“用事臣”则是被重用的官员,而这些官员之间又是互相倾轧、勾结成派的状态。
紧接着,“当代几忠良,一朝咸黜幽”抒写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真正忠诚和正直的人物往往被压抑和埋没。这里所说的“一朝”意味着转瞬即逝的权力更迭,而那些忠良之士则是凄凉地被边缘化。
“太史坐直笔,愈黜名愈休”这两句表明了历史记载者对于这些事件的客观记录态度。尽管在权力的压迫下,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也许会越来越不为人知,但正如“消长关否泰,天意匪人谋”所述,历史的真相并非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
接下来,“累臣谁司城,独为景物留”则是诗人对于那些忠良之士的怀念,他们虽然已经不再掌握权力,但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和精神依然被保留和纪念。
“当时西复南,万里不停辀。谁知百年定,欲起九京游”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是计划。这里所说的“西复南”可能指的是军事行动或者边疆之旅,“万里不停辀”则是其规模和决心的写照。而“百年定”及“九京游”则可能预示着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某些事件或是自己的足迹有所期待。
后续的“积莽新陈迹,寒泉荐冰瓯。想当千骑临,水木寒萧飔”则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交织的情境,其中“积莽”、“新陈迹”都是时间流逝留下的痕迹,而“寒泉荐冰瓯”则是对这种氛围的生动写实。
最后,“我公今伊傅,兹焉少夷犹。炎方凋瘵馀,公来今已瘳。榕溪两甘棠,千载谁劣优。太史后凋松,公如巨川舟”则是对“南轩先生”的赞颂和自我定位,其中“伊傅”、“夷犹”都是对其德行的称赞,而“榕溪两甘棠”则是对他所处之地的美好描绘。最后,通过与“太史后凋松”以及“巨川舟”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记载者的尊重和自我期许。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也反映了个人对于历史、时间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朝餐多不饱,夜卧常少睡。
自觉寝食间,多无少年味。
平生好诗酒,今亦将舍弃。
酒唯下药饮,无复曾欢醉。
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
病姿与衰相,日夜相继至。
况当尚少朝,弥惭居近侍。
终当求一郡,聚少渔樵费。
合口便归山,不问人间事。
有木名樱桃,得地早滋茂。
叶密独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风闇摇动,引鸟潜来去。
鸟啄子难成,风来枝莫住。
低软易攀玩,佳人屡回顾。
色求桃李饶,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墙花,本非当轩树。
所以姓萧人,曾为伐樱赋。
东寺台阁好,上方风景清。
数来犹未厌,长别岂无情。
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
最怜新岸柳,手种未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