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日九回谙世路,肱今三折悟良医。
戎郎何自知贫好,却是归来远客知。
肠日九回谙世路,肱今三折悟良医。
戎郎何自知贫好,却是归来远客知。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首句“肠日九回谙世路”,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对世间复杂道路的深刻理解与感受,仿佛内心的波澜不绝于胸,反映出对人生百态的洞察与反思。次句“肱今三折悟良医”,则以身体的伤痛象征心灵的磨砺,通过多次的挫折与失败,最终领悟到寻求内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如同良医之于病痛,为心灵疗伤。
接下来,“戎郎何自知贫好”,这一句转而探讨个人对于贫困的态度,提出疑问,似乎在质疑为何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仍能保持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这不仅是对个体精神力量的赞美,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一种思考,即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追求。
最后,“却是归来远客知”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揭示出真正的理解与共鸣往往来自那些经历过远方、经历过不同生活的人们。这句话不仅强调了跨文化交流的价值,也暗示了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开放的心态和广泛的视野对于增进理解和共情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反问和转折,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生、自我认知和社会理解的多层次对话,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也蕴含着对人性、社会和文化多样性的深刻洞察。
居无百亩田,廪有三年粟。
舍北几株桑,晚蚕食亦足。
近水理蔬畦,面山结茅屋。
夏风苇簟凉,冬烟土床燠。
堂前蒲萄架,新实初垂绿。
清净语不烦,事任鞅掌仆。
邻里通有无,泉甘草无毒。
谁知庚桑子,今此居南麓。
予非市朝人,受性本幽独。
愿就谋一廛,馀外百无欲。
岘山亭畔红妆女,小笔香笺善赋诗。
颜貌共推倾国色,篇章皆是断肠辞。
便牵魂梦从今日,得见婵娟在几时。
千里关河万重意,夜深无睡暗寻思。
天上石麟堕,人间琼树芳。
叔孙知典礼,曹植有文章。
桃李蹊方盛,芝兰室更香。
榻先徐孺下,书异邺侯藏。
载世推能事,当年亦宠光。
颇怀追润色,奚惜吐琳琅。
末俗元多忌,冲怀竟两忘。
由来高士驾,不肯少年场。
鼎鼎文方古,鱼鱼道必昌。
仲山终补衮,虞舜正垂裳。
贱子虚蒙顾,仁风实奉扬。
弹冠从入仕,执戟且为郎。
欲作蝉遗蜕,差同鼠耗仓。
穷途遭白眼,永夜付黄粱。
尚齿三千客,容窥数仞墙。
受知心有激,欲报意何长。
皓鹤宜风露,青松饱雪霜。
倾身挹东海,再拜酌公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