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项山人归天台》
《送项山人归天台》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xiàngshānrénguītiāntái
táng / xún

yīnhuàtiāntáiguīshēngnángténgzhàngxiàochéng
jiàoyuèshēnshì

yānluójiéqíng
lóngzhèntányúnhēilínqiūguìshēngqīng

zhōngshìchùkānzhōngyǐnyàoshìrénzhīxìngmíng

翻译
因为谈论天台山,心中萌生了回归的思绪,背着布囊持着藤杖,笑着离开城市。
不愿让日月的忙碌牵绊,我选择与自然的烟萝相伴,享受野外的生活。
古老的潭水被乌云笼罩,秋日的桧树下鹤鸣声清脆。
这里处处适宜隐居,何必在乎世人的知晓和姓名。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赴任天台县的送别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这两句诗描写朋友携带简单行囊,手持藤杖,笑着离开城市,前往天台县。这既表明了出发的轻松自在,也隐含了对新环境的期待。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能够摆脱世俗羁绊,自由地生活于大自然之中的羡慕和赞美。这里的“烟萝”形象生动,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描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通过对天气和自然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深远的氛围。

最后两句"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 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归宿,不必再为名利所累。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祝禧寺访马承道

地僻秋堂静,琴书此盍簪。

短檠禅榻暗,微雨梵钟沉。

络纬鸣莎径,松杉绕石林。

拥衾不能寐,山气夜萧森。

(0)

募兵行六首·其四

飞鞚尘中问酒家,帽檐犹戴射场花。

弦筝今夕垆头醉,明日横戈度碛沙。

(0)

郊居

卜筑傍寒郊,机心久已抛。

圃花蛾作茧,门树鹤为巢。

但自能齐物,何须著《解嘲》。

竹窗僧去后,明月满衡茅。

(0)

金陵吊古八首·其六

周处台前草长,莫愁湖上云深。

不惜英雄代谢,独怜红粉消沉。

(0)

次前韵

行乐难逢在晋京,人生谁得俟河清。

即教老去难忘酒,纵使贫来不废情。

粉黛连宵皆好月,管弦逐日有娇莺。

天公乞与百年活,肯向西方觅化城。

(0)

宫词

御水中流外不知,尚遗红叶旧题诗。

纵然不放轻流出,犹是君恩未了时。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