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振臂入场屋,寸晷谩书誇拙速。
中年收敛归法度,不能为颜仅为谷。
晚岁颇为忧患困,弱腕不禁事物逐。
要之作字非所长,空腔仅存十年读。
有客来从析津头,翰墨多藏玉韫椟。
从我乞书戏我耳,为君小试知君蹙。
长笺净练雪不如,墙角鼠芒嗟已秃。
此邦椽笔广文翁,何用更向寒汀索野鹜。
少年振臂入场屋,寸晷谩书誇拙速。
中年收敛归法度,不能为颜仅为谷。
晚岁颇为忧患困,弱腕不禁事物逐。
要之作字非所长,空腔仅存十年读。
有客来从析津头,翰墨多藏玉韫椟。
从我乞书戏我耳,为君小试知君蹙。
长笺净练雪不如,墙角鼠芒嗟已秃。
此邦椽笔广文翁,何用更向寒汀索野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铉翁的作品,题为《赵提举求作字余辞以不能工仍作诗谢之》。诗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描绘了自己书法技艺的成长和变化。年轻时,他豪情满怀,写字迅速但技巧不精,自嘲为“拙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需要收敛,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书法的规矩和法度,将自己比作颜真卿那样的楷模,专注于基础功底。
进入中年后,诗人面对生活的忧虑和困顿,手腕力量减弱,难以驾驭繁复的事务,书法也变得更为简单。他承认自己的专长并非书法,而是在于读书积累的知识。当朋友赵提举请求他写字时,他以自己技艺不佳为由婉言拒绝,并开玩笑说即使赠予,也只是如同藏在柜中的美玉未展其华。
最后,诗人以书法比喻自己的境况,表示自己的字迹虽不如洁白的素纸或雪,甚至笔尖已秃,但仍不愿像寒汀上的野鸭般被人随意索求。整首诗通过自我反思和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重和对自己技艺的清醒认识。
乃祖至和间,忠谋书鼎彝。
但知陛下圣,岂知吾言危。
元祐爱君语,读者犹涕洟。
典刑今不亡,盛德故在兹。
岁晚子过我,秀若斋房芝。
持身蹈规矩,出语无瑕疵。
向来长安道,讵肯舍灵龟。
万里一泮宫,行囊几新诗。
湘山足幽胜,而水清涟漪。
登临岂不乐,邂逅枌榆思。
我懒抱僻学,绝弦理朱丝。
子独慕千载,悠然契心期。
岂不为我留,感此节物移。
临岐抚陈编,为子三噫嘻。
高深谅何极,循求有端倪。
愿言勉事此,奕叶光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