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武夷九曲棹歌·其三》
《武夷九曲棹歌·其三》全文
清 / 黄毓祺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三曲倚棹歌,遗蜕今不朽。

其人在何处,还来礼骨否。

绝壁架虚舟,有谁负之走。

乃悟少年仙,狡狯何不有。

岩前石虎吟,将无遭一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九曲溪边的景象与哲思。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溪水、岩石、船只等自然元素,以及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

首句“三曲倚棹歌”,描绘了在九曲溪的第三段,诗人停船而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遗蜕今不朽”一句,借用了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事物的感慨,暗示着即使物质形态消逝,精神或情感却能永恒存在。

“其人在何处,还来礼骨否”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以及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与追思。这里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绝壁架虚舟,有谁负之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绝壁之上,虚舟飘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然而,又有谁能真正承载这艘虚舟,穿越时间的长河?这一问,引人深思,让人不禁反思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与责任。

“乃悟少年仙,狡狯何不有”一句,似乎是对前文的回应,表达了对某种超脱世俗智慧的向往。少年仙人之所以能洞察世事,或许是因为他们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狡黠与智慧。这句话既是对前文哲思的总结,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超越平凡、洞悉真理的渴望。

最后,“岩前石虎吟,将无遭一口”以石虎吟唱为喻,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知。石虎的吟唱,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提醒人们要保持敬畏之心,面对未知世界时,不应轻率地妄加判断或行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引导读者在自然与人文的交汇处,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介绍

黄毓祺
朝代:清

字介子,天启元年恩贡,性孝友,慷慨负奇气,于学无所不窥,忧时感事发于诗。与弟毓礽知名于里。乙酉之变,投笔勇赴,城破卒于狱中,年六十一岁,邑志忠义传,著有古杏堂集、大愚老人集。
猜你喜欢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十四

何处生秋早,秋生人意中。

望来欣玉宇,披处得金风。

梧榻全延爽,桃笙已送融。

游心竹素圃,不入绮罗丛。

(0)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九

何处生秋早,秋生梧色中。

数枝刚映月,一叶已飘风。

石鼎閒烹苦,楸枰试蹙融。

欧阳将点笔,声在绿云丛。

(0)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四

何处生秋早,秋生流火中。

时来因别暑,西去不缘风。

勤学思车胤,谈经忆马融。

若虞烟气引,莫近柞犹丛。

(0)

夜景

高蝉才歇乱萤流,月影朦胧古树头。

独倚石栏人不会,凄清风露淡如秋。

(0)

过青崖和尚塔

云水轩轩应远尘,霭然光霁却堪亲。

曾闻说偈标全月,不道题名是后身。

能咏琴聪才望七,隔生如展恰踰旬。

怜师那得伤心泪,面面青山自故人。

(0)

夜合用元微之韵

乍可傲骄阳,如何羞月光。

西池王母绶,南国美人妆。

望去云笼户,引来蝶过墙。

红芳届三度,残暑岂能长。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