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筠织簟寄禅斋,半夜秋从枕底来。
若也此时人问道,凉天捲却暑天开。
翠筠织簟寄禅斋,半夜秋从枕底来。
若也此时人问道,凉天捲却暑天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修睦赠予仁晓禅师的作品,以竹簟为媒介,表达了对禅师清凉生活的赞美和对季节更替的感悟。首句“翠筠织簟寄禅斋”描绘了精致的竹席被精心编织,送到禅师的静修之处,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和诗人对其修行环境的敬意。次句“半夜秋从枕底来”,通过深夜秋意透过竹席渗透到枕边,暗示了禅师在静夜中感受到的自然之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后两句“若也此时人问道,凉天捲却暑天开”进一步深化主题,如果有人问及此时的感受,诗人会告诉他们,这股凉意仿佛驱散了炎热,象征着禅师的心境如同秋天般清新,将夏日的烦热一扫而空。整首诗寓情于物,借竹簟抒发了对禅师超然物外、心境清凉的赞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体悟。
当年台城会,执手多踟蹰。
四海一为别,寒暑逝不居。
远意属罗浮,举头望匡庐。
胡然金牛谷,奄忽成丘墟。
蜕骨归复土,灵衿存为畬。
庶几百代下,攀驾以忘劬。
袁侯西江英,好德眼中无。
尺素每欲近,十年不作疏。
磨剑患不快,快则随所须。
永愿磨此心,恢恢快剑如。
晓鸡声里酒初醒,忽报天书到驿亭。
妻子惊闻犹未信,宾僚迎候已无停。
投閒自儗终衰朽,任重谁期荷宠灵。
从此湖山又无分,且将勤苦答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