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倦夜》
《倦夜》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0)
注释
倦枕:即对枕头厌烦,就是失眠。
未明:未见天亮。
残月: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人老而头发稀少。
旅怀:客居情怀。
清:清苦。
络纬:即蟋蟀,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翻译
失眠的人总是厌烦这漫漫长夜,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光亮似的。
荒寂的孤村中传来狗吠声,那是几个行人在残月下赶路。
鬓发早已稀疏斑白,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蟋蟀声声叫个不停,不断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寂静与孤独氛围。"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表达了诗人对漫长黑夜的厌烦和对黎明到来的渴望,但小窗外仍是一片漆黑,光明遥不可及。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氛围,给人以时间静止、空间缩窄之感。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则是夜景的具体描写。孤村中的犬吠声打破了夜的沉寂,而"残月"暗示着夜已深,月亮也只剩下一丝光辉,且"几人行"表明这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出门,增添了一份冷清和萧索。

接下来的"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则从个人情感转入,诗人提到自己的头发早已变白,这不仅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旅怀空自清"则更深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便在旅途中,他的心灵也保持着一份澄清和平静。

最后两句"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描绘了一幅荒废园林的景象。"络纬"是指杂乱无序的草木,而"虚织"则形容园中似乎有人在编织,但其实什么也没有编织出来。这两句通过对荒园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荒凉和无为。

整首诗以深夜为背景,通过对环境与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寂自守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大雪开帘看牡丹台

无赖病夫朝尚眠,不知风雪霁长天。

千重珠网开丹壑,几树珊瑚种玉田。

看去已忘今日后,坐来殊笑数年前。

孤怀却喜无人对,静抱寒襟花叶边。

(0)

答刘别驾

万里王程往返忙,贤劳独我为才长。

漕臣转运供军国,诏使联翩出帝乡。

发赈可能周率土,其亡真信系苞桑。

蒙头有衲喜何级,和韵成诗兴更狂。

(0)

秋日游白鹿洞时督学邵公太守伦公重修书院赋呈伦公二首·其一

鹿迹难寻木叶乾,紫泥何事到云端。

一人显晦千秋系,百代楼台几日欢。

青松自荫讲堂静,画栋高临流水漫。

不堪回忆读书处,鹤唳猿啼白昼寒。

(0)

偶成

乱后无炊强下山,难忘熟处向庾关。

海云旧院曾相约,庐岳新锄且放閒。

战伐不争穷发地,行吟偏有荔枝湾。

日长睡足观潮上,大树交风到石栏。

(0)

乙卯人日酬樊月藏孝廉并寄大愿文学

匡庐归棹逢人日,是处宗雷在眼中。

莲漏久虚潮上月,蓬门重启雁回风。

四方戎马留村寺,十载家山倚竹筇。

存没未应停笑语,喜君兄弟信能通。

(0)

牡丹花开讶其憔悴戏示诸衲

鄂君何事减生平,岂到山中绣被轻。

国色但存兴庆白,天香犹见雒阳名。

不将富贵撩人意,故作清癯称道情。

直待懒残寒涕尽,明年应有露苞生。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