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都不讲登高,深喜危亭架构牢。
万里秋光生紫色,两人别思比寒涛。
时清我岂抛儒服,壮志君能带宝刀。
见说离家亦三月,可曾留意雁南翱。
连年都不讲登高,深喜危亭架构牢。
万里秋光生紫色,两人别思比寒涛。
时清我岂抛儒服,壮志君能带宝刀。
见说离家亦三月,可曾留意雁南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陶然亭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安定的喜悦之情。
首联“连年都不讲登高,深喜危亭架构牢”,诗人感叹多年未曾登山,如今在稳固的高台上欣赏景色,内心充满喜悦。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含着对社会稳定的欣慰。
颔联“万里秋光生紫色,两人别思比寒涛”,描绘了秋天的壮丽景色,紫色的秋光仿佛与远方的山水相呼应,而两位朋友之间的离别思绪则如同寒冷的海浪般汹涌。这一联通过色彩和自然景象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
颈联“时清我岂抛儒服,壮志君能带宝刀”,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太平盛世,但依然不忘读书人的责任,同时也对友人能够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壮志表示赞赏。这既是对个人理想的坚守,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尾联“见说离家亦三月,可曾留意雁南翱”,诗人听说友人离开家乡已有三个月,不禁关心起友人的近况,特别是询问友人是否注意到南飞的大雁。这一问既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也暗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怀。
湖际山何限,飞来独著名。
玲珑疑鬼凿,崷崒自天成。
猿去犹存洞,龙归尚有泓。
树因含玉润,泉为炼丹清。
桂子排空落,莲花浥露擎。
鹫形传佛国,灵应动神京。
翻译贤人迹,稽留隐者情。
脩藤垂万岁,孤石记三生。
夜讲台偏古,春风桧重荣。
宾王辞可讯,慧理塔难平。
客至心多恋,僧居虑自轻。
跻攀虽诘屈,临眺独高明。
观阙雄三岛,衣冠迈百城。
东南且行在,西北待经营。
溟涨无涯涘,江流但注倾。
一时归眼界,终古播诗声。
双毂苦难留,江城又晚秋。
故乡难寄讯,倦客独登楼。
衰草重重恨,征鸿字字愁。
渔翁却萧散,吹笛过前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