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身是病通身药,病去依前药自除。
木落秋空山骨露,何须一默对文殊。
通身是病通身药,病去依前药自除。
木落秋空山骨露,何须一默对文殊。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语言简洁,富有哲理。首句“通身是病通身药”形象地比喻人生的困扰或疾病无处不在,需要全面的治疗;“病去依前药自除”则表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调治,问题解决后,问题的根源也会自然消失。接下来,“木落秋空山骨露”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落叶后的山显得更加清晰,暗示了去除遮蔽后内心的清明。“何须一默对文殊”则进一步强调,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无需过多言语或外在帮助,只需静心内观,如同文殊菩萨般智慧自现。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景,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思和内在力量来应对生活的挑战。
双竹相扶持,孤竹乃冉冉。
独立忆其侣,飒沓秋风惨。
结缡向犹念,乘垣初岂敢。
而胡相弃捐,焉能置情感。
情感亦何为,不可追者时。
忧伤易成老,加饭留容姿。
容姿苟未衰,会有相见期。
薤叶含烟,桃枝凝露,潇湘隐隐风展。
冰丝萦碎样,误酒梦那回偷荐。
纱厨人软,细印入衫蕉,鳞漪深浅。明娇腕。
腻霞一缕,碧纹微断。宛转。
滑沁银泥,忆几番收起,笛云平剪。
玉花谁远赠,恰雨过秋深难辨。舞沈歌散。
向藤绿阴中,背人寻遍。空愁看。
夜凉如水,月华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