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江华曾百里·其一》
《谒江华曾百里·其一》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抠衣三十年前事,曾以诸生傍绛纱。

一国所尊吾白下,双凫犹远令江华。

时来馆学总馀事,老去衣冠怀故家。

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叉。

(0)
翻译
三十年前的往事,我还记得穿着朴素的衣服在学府旁
那时我受全国尊敬,人在南京,如同江华远离群鹅
闲暇时学习从不缺席,如今老去,心中怀念故乡
大家都觉得奇怪,我的门下还有像刘叉那样的狂放之士
注释
抠衣:朴素的衣服。
诸生:学生。
绛纱:古代学府中的教职人员所穿的红色纱衣。
一国所尊:全国尊敬。
吾白下:我在南京。
双凫:比喻地位或人才出众。
江华:借指南京,因江华县有江水环绕。
时来馆学:闲暇时学习。
总馀事:当作余暇之事。
老去衣冠:年老后,指退休生活。
故家:故乡。
共怪:都感到惊奇。
我门:我的门下。
郊岛外: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狂生:行为狂放、不受拘束的人。
刘叉:唐代诗人,以其才思敏捷、狂放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谒江华曾百里(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旧之作,诗人通过对三十年前抠衣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抠衣三十年前事,曾以诸生傍绛纱。" 这两句诗描绘出诗人在过去与朋友们一起学习、抠衣(即剪裁衣服)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往昔的美好时光和友情。

"一国所尊吾白下,双凫犹远令江华。" 这两句诗中,“白下”可能指的是诗人的隐居之地或其它特定的地方,而“双凫”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笔名或别号。这里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那片被誉为美丽的江华之地。

"时来馆学总馀事,老去衣冠怀故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回忆起过往在书院学习的日子,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过去生活方式的思念。

"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叉。" 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感慨,他们或许都觉得诗人的行为有些古怪,但即便如此,诗人仍旧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这里的“刘叉”可能是诗人自指,或是一种特定的称呼。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怀旧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坚守个人理想和生活态度的决心。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池上居

引流藉高水,曲折成石渠。

注池得半亩,爰凿龙首疏。

池上何所有,文轩碧纱幮。

池畔何所有,九松翠郁扶。

步廊三面围,其外乃后湖。

湖亦岂大哉,池亦岂小乎。

谁复辨异同,惟以资灌输。

是时新秋霁,烦暑逃如无。

澄景又一时,触目皆清殊。

回思数年来,忧乐每与俱。

乐觉未满眼,忧若常盈躯。

展转被境迁,宁云见道徒。

咄哉吾言失,先忧原属吾。

(0)

竹绘屏二首·其一兰

巧匠裁文竹,图成兰蕙丛。

削如出输子,画不藉文同。

色带渭川质,香飘楚畹风。

天然谐气韵,砌筱翠相笼。

(0)

玉河泛舟至玉泉·其一

平湖雨后似生潮,山色源头翠不遥。

耐可进舟乘润爽,石桥恰过第三条。

(0)

凤凰墩

泛舟不是梁溪路,举目缘何皇甫临。

结习也知未宜著,勿能忘者忆民心。

(0)

开山驿

开山向平野,东北济城垂。

已过十年事,惟消片刻思。

了知如寤梦,何必惹清悲。

朝爽城犹近,前旌可慢移。

(0)

渡河驻跸行营作

蒇事南巡此渡河,五旬馀日白驹过。

桃花水后全消涨,天后风恬不动波。

彭沛萦心劳相视,瀹疏蒿目叹如何。

陆程计里应须䟎,武帐聊欣习惯多。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