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有道貌,山水个中人。
无著故无累,是清还是真。
烟霞供笑咏,泉石瀹精神。
何日分峰隐,诛茅愿卜邻。
吾师有道貌,山水个中人。
无著故无累,是清还是真。
烟霞供笑咏,泉石瀹精神。
何日分峰隐,诛茅愿卜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得道高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吾师有道貌,山水个中人"表明诗中的师父是一位修养非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物。他不仅外在具备高尚的气质,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与山水相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著故无累,是清还是真"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位师父的心境,他因为没有世俗的牵绊,所以心无挂碍,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清净或真实状态。
"烟霞供笑咏,泉石瀹精神"这一句中,“烟霞”指的是山间的云雾,而“供笑咏”则是说他在这自然之美中感受到了喜悦。"泉石瀹精神"则形容他的精神被清泉和古老的岩石所滋养,显得非常宁静而又充满生机。
最后两句"何日分峰隐,诛茅愿卜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师父生活理想的向往。"何日"意味着在哪一天,"分峰隐"是希望能够和他一起隐藏于高山之中,而"诛茅愿卜邻"则是说愿意像他一样选择一种清贫、隐逸的生活方式,寻找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昔者曾怜佛桑贱,今来却见贵扶桑。
天鸡叫罢日才上,海蜃楼高霞正忙。
此时此花染欲醉,是株是朵茜成行。
都争茜颊堪千镒,谁问莲花似六郎。
漠漠辽水云,明明关山月。
迢迢万里城,历历饮马窟。
有妇哭声哀,哭城城为摧。
秦兵五十万,白骨雪成堆。
至今窟中水,犹是当时泪。
涓滴积成泉,长留在边地。
前年度辽西,渴马绕城嘶。
八月天已寒,雪飞沙路迷。
今岁阴山道,解鞍卧沙草。
魂随秋雁归,梦见家山好。
早晚向临洮,朔风吹节旄。
归骑大宛马,玉碗醉蒲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