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传.杨花》
《河传.杨花》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河传

藏鸦时候。当初绾住,永丰坊口。

丝丝踠地蘸春波,雨后。和烟笼翠牖。

如今满院喧晴雪。香绵积。滚尽东风力。茜袂遮。

翠幰斜。杨花。一生不著家。

(0)
鉴赏

这首《河传·杨花》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杨花随风飘舞的景象,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藏鸦时候”,开篇即以“藏鸦”这一细节,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为整首词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当初绾住,永丰坊口”,词人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空间——永丰坊口,这里曾是杨花聚集的地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过去的故事。

“丝丝踠地蘸春波,雨后。和烟笼翠牖。”这几句描绘了雨后杨花随风飘落的情景,它们如同细丝般轻柔地触碰着地面,又仿佛是春水波面上的点缀,与周围的翠绿相映成趣。雨后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烟雾,杨花在烟雾中轻轻摇曳,如同笼在翠绿色窗棂前的轻纱,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如今满院喧晴雪。香绵积。滚尽东风力。”随着季节的变迁,杨花不再只是零星飘落,而是满院皆是,如同晴天里的雪花,铺满了整个院子。这里的“香绵积”不仅指杨花的堆积,也暗含了其香气的累积,使得整个空间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芬芳。而“滚尽东风力”则形象地描绘了东风的力量,它似乎已经无法再推动杨花的飘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静静地堆积。

“茜袂遮。翠幰斜。杨花。一生不著家。”最后几句,词人以“茜袂遮”、“翠幰斜”来比喻杨花的飘散与归宿,仿佛它们被红色的衣袖遮挡,或是被翠绿的车帘斜斜地覆盖,最终却无法找到一个固定的家。这种对杨花命运的感慨,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词通过对杨花飘散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鞭春漫兴次吴交石都宪韵

释鞭箫鼓闹新春,遥向滇南拜紫宸。

梦里还家元为国,客中逢节倍伤神。

风霜笔扫三千里,兵甲胸藏百万人。

祇恐西方留不住,圣明收作股肱臣。

(0)

林待用复和斋居叠韵答之二首·其二

尘清警跸出郊寰,柴望精诚感应间。

万国俨瞻双阙迥,百神欢向九霄还。

天高仙仗笙歌细,风静龙旂日月间。

谁续生民归大雅,摩挲苔藓勒名山。

(0)

宫词和工科林粹夫韵二首·其二

忙忙风信报榆秋,隐隐星河隔女牛。

何似巫阳山梦稳,朝云暮雨正悠悠。

(0)

用韵柬沈大参材美王方伯朝言周提学公仪·其一

平生踪迹隐书乡,利钝凭谁问紫阳。

竹帽笼头随世分,对人无语自含章。

(0)

宋太祖未遇时与陈希夷对弈图

蓬蓬万物等毫毛,枉费纵横百战劳。

看透人间无敌手,陶唐一着总输高。

(0)

送别

客路奔波千里共,世情冷煖两心知。

水分云散金陵外,明月清风何处期。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