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吏五十三,内吏二十一。
一朝下徵书,趋蹡依红日。
朝绅为结绶,勖哉勉为臣。
年馀综核审,试罢官僚分。
浃岁忽喧动,部曹奉俞纶。
皇恩自浩荡,忘久秪成忻。
余犹在寥廓,应非终沉沦。
羁栖二三载,胡不事明君。
胡不环膝下,以奉暮年亲。
亲年日以迈,臣力日以迍。
力为君王惜,年为老亲珍。
年力如可驻,疾徐何足论。
外吏五十三,内吏二十一。
一朝下徵书,趋蹡依红日。
朝绅为结绶,勖哉勉为臣。
年馀综核审,试罢官僚分。
浃岁忽喧动,部曹奉俞纶。
皇恩自浩荡,忘久秪成忻。
余犹在寥廓,应非终沉沦。
羁栖二三载,胡不事明君。
胡不环膝下,以奉暮年亲。
亲年日以迈,臣力日以迍。
力为君王惜,年为老亲珍。
年力如可驻,疾徐何足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的《感事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思。
首句“外吏五十三,内吏二十一”描绘了诗人作为官员的漫长任期,外吏与内吏的数字对比,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繁重。接着,“一朝下徵书,趋蹡依红日”描述了接到调令时的匆忙与紧张,仿佛太阳般耀眼的官场生活即将改变。
“朝绅为结绶,勖哉勉为臣”则体现了诗人对官职的尊重与责任感,同时强调了作为臣子的自我勉励。接下来的“年馀综核审,试罢官僚分”表明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审慎处理和公正评价,以及对官员的考核与分类。
“浃岁忽喧动,部曹奉俞纶”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官场的变动,部曹们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随后,“皇恩自浩荡,忘久秪成忻”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尽管长时间的官场生涯已让他感到疲惫,但这份恩典带来的喜悦却是无法忽视的。
“余犹在寥廓,应非终沉沦”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但他坚信自己不会就此沉沦。接下来的“羁栖二三载,胡不事明君”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在更广阔的领域施展才华的遗憾,同时也渴望能侍奉明君。
“胡不环膝下,以奉暮年亲”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希望能在晚年陪伴在亲人身边。然而,“亲年日以迈,臣力日以迍”揭示了随着父母年岁渐长,诗人却因官场事务而难以抽身的困境。
最后,“力为君王惜,年为老亲珍。年力如可驻,疾徐何足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家庭的双重责任,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他希望自己的力量能够长久地为君王效力,为老去的亲人珍惜时光。即使时间无法停留,他也愿意接受生活的节奏,因为这是他对国家与家庭的承诺与奉献。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官场生涯的感慨,也有对家庭责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