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溪腴。
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
顾我常苦书肠枯,一汲河润九里馀。
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
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
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溪安得声价俱。
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
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溪腴。
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
顾我常苦书肠枯,一汲河润九里馀。
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
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
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溪安得声价俱。
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村景象。开篇即以"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溪腴"写出了焦溪之美,这里不仅有独一无二的奇石,而且水质清新甘甜,如同泉水从石缝中缓缓流出。接着"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泉水和房屋的情景,泉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渴望与追求,"顾我常苦书肠枯,一汲河润九里馀"。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学识渴望,也隐含着他希望像河水一样滋润乾涸的心田。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而"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则是对古人诗文的追怀,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探索。
最后,"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溪安得声价俱。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中,诗人似乎是在邀请友人一同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传承和发扬文化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又不失文雅的山村风光图。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
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
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
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
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望君舟已远,落日潮未退。
目送沧海帆,人行白云外。
江中远回首,波上生微霭。
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
相送苦易散,动别知难会。
从此日相思,空令减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