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行清水岩,暮宿清水寺。
水清一尘无,幽人抱琴至。
坐对可盟心,讵比贪泉类。
战垒几沧桑,林峦何深翠。
山僧自灌园,四时花木备。
爨火树冲烟,惊起栖莺避。
朝行清水岩,暮宿清水寺。
水清一尘无,幽人抱琴至。
坐对可盟心,讵比贪泉类。
战垒几沧桑,林峦何深翠。
山僧自灌园,四时花木备。
爨火树冲烟,惊起栖莺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清水岩行进,傍晚则在清水寺歇息的场景。通过“水清一尘无”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环境的清澈与内心的纯净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幽人抱琴至”一句,引入了一位隐士携带琴来到此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增添了文人雅士的风范。
“坐对可盟心,讵比贪泉类”两句,诗人以“贪泉”为反衬,强调了此处环境的清雅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心灵纯净的追求。接下来,“战垒几沧桑,林峦何深翠”描绘了岁月更迭中,战场已成遗迹,而山林却依旧绿意盎然,展现了大自然永恒的生命力。
最后,“山僧自灌园,四时花木备。爨火树冲烟,惊起栖莺避”几句,通过山僧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山僧亲自打理菜园,四季皆有鲜花绿木相伴,炊烟袅袅,惊动了栖息的黄莺,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宁静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