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逢欢时,想见何草草。
女萝附槿花,如何得终老。
夙昔逢欢时,想见何草草。
女萝附槿花,如何得终老。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区大相的《樊城乐》组诗之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
“夙昔逢欢时,想见何草草。” 开篇即以“夙昔”二字点明回忆中的往昔时光,与“何草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里的“草草”,既可理解为匆匆、短暂,也可解读为杂乱、不完整,暗示了美好时光的易逝和不完美。
“女萝附槿花,如何得终老。” 最后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比喻,将“女萝”(一种攀援植物)比作渴望长久相伴的爱情,而“槿花”则象征着生命短暂、易凋零的事物。通过这一形象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与现实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爱情的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爱情与生命短暂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引人深思。
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
我寻京口渡,君逆广陵舟。
隔岸吴山色,未到愿已酬。
况有故人酒,因之成胜游。
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
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
城回碧嶂转,日照沧波流。
遂恐乘流去,去去访蓬丘。
北固时已暮,南徐不可度。
倒影入西池,东挂秣陵树。
玉岛暂栖止,松房尽临水。
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
夜半坐矶头,江月映江楼。
天低若堕水,水碧涵天秋。
晚寻焦君迹,云霞似相识。
浥露采瑶芝,看松坐白石。
水底瘗鹤铭,求之不能得。
欲探骊龙宫,更烦象罔力。
招隐与甘露,相去不盈步。
褰裳往从之,飙车入云雾。
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
归潮信天风,三山近若空。
回望金银阙,恍在碧烟中。
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
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
《使过广陵銮江李季宣挐小舟载斗酒逆予于瓜步遂游金焦诸胜》【明·区大相】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我寻京口渡,君逆广陵舟。隔岸吴山色,未到愿已酬。况有故人酒,因之成胜游。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城回碧嶂转,日照沧波流。遂恐乘流去,去去访蓬丘。北固时已暮,南徐不可度。倒影入西池,东挂秣陵树。玉岛暂栖止,松房尽临水。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夜半坐矶头,江月映江楼。天低若堕水,水碧涵天秋。晚寻焦君迹,云霞似相识。浥露采瑶芝,看松坐白石。水底瘗鹤铭,求之不能得。欲探骊龙宫,更烦象罔力。招隐与甘露,相去不盈步。褰裳往从之,飙车入云雾。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归潮信天风,三山近若空。回望金银阙,恍在碧烟中。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
https://shici.929r.com/shici/GJlNuhiD8.html
山斗雄名悬日月,思玄情物见灵襟。
玉堂永夜青藜火,红药芳春白雪音。
下笔已闻破万卷,购书常不惜兼金。
当年我亦紫薇客,鸡树因君复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