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枕上默诵中庸稍悟一书大旨喜而赋此》
《枕上默诵中庸稍悟一书大旨喜而赋此》全文
明 / 吴与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句习章燖几十年,其于统会每茫然。

一朝似得优游力,击节深叹圣嗣贤。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吴与弼在枕上默诵《中庸》后有所感悟,表达对《中庸》大义的喜悦之情。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中庸》内容理解的艰难过程,以及最终领悟后的欣喜与赞叹。

首句“句习章燖几十年”,描述了作者长时间沉浸在《中庸》的学习与研究之中,但对其整体结构和核心思想的理解却始终感到迷茫。这里的“句习”指反复诵读,“章燖”可能是指深入研读或思考,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面临的挑战。

接着,“其于统会每茫然”进一步说明了作者在理解《中庸》时的困惑,即难以将各个部分的内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这反映了《中庸》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其深奥的哲学思想和复杂的论述结构给读者带来的理解难度。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第三句:“一朝似得优游力”。这里“一朝”意味着突然之间,作者似乎找到了一种流畅自如的理解方式,能够更加轻松地把握《中庸》的精髓。这种顿悟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在长期努力之后,终于突破了理解上的瓶颈,达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

最后一句“击节深叹圣嗣贤”,表达了作者对《中庸》中蕴含的圣人智慧和贤者的品质的深深敬仰。通过这次领悟,作者不仅对《中庸》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对其背后所体现的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之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里的“圣嗣贤”可能指的是圣人的后代或贤能之人,强调了《中庸》对于培养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吴与弼在学习《中庸》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困惑与挣扎,到最终的豁然开朗与深刻感悟,体现了他对儒家经典深刻内涵的追求和理解。

作者介绍

吴与弼
朝代:明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猜你喜欢

壬申见沪报载吴佩孚蛰居故乡,触景生情,感伤时局,咏诗八章,足徵英雄末路之胸怀。余步原韵藉以消遣·其三

无事隐居山水隈,渔樵耕读任徘徊。

不知弹雨枪林下,怕看江边劫后灰。

(0)

咏刀鲚二首·其一

自昔鱼肠将剑号,几时剑又幻鱼身。

乘潮恍拥银刀队,溉釜能充玉馔珍。

湖上腥风春二月,市中高价值千缗。

杀机此日盈江海,跋浪长鲸惯逞人。

(0)

芦花绝句

江潭摇落暗伤神,絮絮团团看不真。

斜傍酒旗风雪夜,多应无价玉壶春。

(0)

代休洗红二首·其二

休洗红,洗多红。色故旧爱牵人心,那如胶漆固。

婕妤早年长信词,先秋纨扇当知之。

(0)

白菊二首·其一

荏苒光阴繫夕晖,每从秋后见芳菲。

于今陶令无消息,犹著西风白苎衣。

(0)

题梅四首·其二

星月耿寒夜,余情亦信芳。

庭阴仙子下,新换苧萝裳。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