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则普天寒,热则普天热。
透出寒暑关,何曾离窠窟。
寒则普天寒,热则普天热。
透出寒暑关,何曾离窠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世间冷暖变化的观察和理解。"寒则普天寒,热则普天热",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中普遍的寒暑交替现象,暗示世间万物皆受此规律制约。"透出寒暑关"进一步强调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事物本质并未脱离其固有的状态。"何曾离窠窟"则是说,即使经历寒暑变换,人们或事物的核心本质("窠窟")始终未曾离开过自己的本位或常态。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着对生活常态的接纳与理解,以及对自我内在不变性的坚守。
百尺崇珠邸,恩隆地更亲。
壮侔巢凤阁,危切饮牛津。
眼净全无碍,心明自不尘。
登高宜暇日,为善及良辰。
炳焕瞻宸画,沉潜味道真。
书中端得趣,笔下已如神。
语带江山好,名随栋宇新。
应怜天下士,蜗舍不容身。
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
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
颍川丈人贤矣哉,青眼喜为清流开。
诗章翰墨两奇绝,笔下一字无尘埃。
品题人物奖后进,搢绅乐善公为魁。
东嘉贱子生太晚,犹幸识此真人才。
朅来西游也不恶,锦囊所得俱琼瑰。
区区科第何足道,此行似为诗篇来。
客中拜贶更重复,丙穴鱼及郫筒杯。
寒乡故旧问归橐,首言带得公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