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月瞢瞢,微云弄薄晴。
居人闻犬吠,行客问鸡鸣。
王者化无外,公家事有程。
民心虽谨畏,何日是升平。
官道月瞢瞢,微云弄薄晴。
居人闻犬吠,行客问鸡鸣。
王者化无外,公家事有程。
民心虽谨畏,何日是升平。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八月十九日宿慈水车轮桥野人家夜闻犬吠有一人立门首忽问曰鸡鸣否诘之乃入县膺役者盖卜夜之早晚恐违官事也感而枕上有作》描绘了一幅夜晚行旅的画面。官道上月色朦胧,微云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听到远处居家犬吠和行人的鸡鸣,这些寻常的声音在静夜中显得尤为清晰,反映出乡村生活的质朴。
诗中提到"王者化无外",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即君主的教化普及到每一个角落,没有内外之别。"公家事有程"则暗示了官府事务严谨有序,每个人都需按照规定行事。然而,尽管百姓谨慎畏惧,但诗人仍感叹何时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
整首诗以夜行者的视角,通过犬吠和鸡鸣,展现了民间生活的真实情景,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和平的期盼,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素与百花少相谐,醉眼时为梅一开。
岭南岭北几十种,人所常见非奇瑰。
中有孤根别风骨,白金镂盏玻璃台。
白华红萼虽倾国,但恐红非本来色。
逃红归绿未到真,与真相近亦天德。
化工厌驳会还纯,华萼并教同一白。
天一生水清之精,天三生木清之英。
他清可备吾题名,不得精英未为清。
颜子园中亭突兀,远横一水近三木。
取其近者供所欲,太清也自生毛骨。
馀岂无友非岁寒,岁寒之友天数三。
主人更与三者参,天合人合清相涵,四清之清俱不凡。
小春催出倾城色,笑倚墙头若招客。
芬芳犹带秋风残,婀娜岂宜江路侧。
诗眼惊红狂欲呼,熟看似细又似粗。
花神留为菊后乘,天意遣作梅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