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
《咏史》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范叔因王稽,奔秦号张禄。

使舍食草具,岁馀未见录。

言外观俯仰,稍以中其欲。

既信乃言深,言行穰侯逐。

拜相受土封,显荣快衷曲。

微服绐须贾,莝豆明示辱。

一饭德既报,睚眦怨亦复。

郑安平云叛,河东守乃戮。

临朝叹昭王,辩计两窘束。

蔡泽闻之来,志匪同庸碌。

持粱刺齿肥,四十三年足。

雄谈悟应侯,知止全身福。

罢相遂代之,数月退何速。

二子迹略同,因时互倾覆。

鄙哉势利徒,明鉴昭往牍。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历史人物之间的权谋与变局,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诗人以“范叔”、“张禄”、“穰侯”、“应侯”等历史人物为线索,展现了他们从起始的不被重用,到后来的权倾一时,再到最终的失势陨落的过程。诗中通过“微服绐须贾”、“一饭德既报,睚眦怨亦复”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转折。

“范叔因王稽,奔秦号张禄”,开篇即点出历史人物的背景和转变,范叔为了仕途,投奔秦国,改名为张禄,预示着他的命运即将发生巨大变化。“使舍食草具,岁馀未见录”,描述了他初入秦国时的冷遇,暗示了他未来的艰辛之路。“言行穰侯逐”,则揭示了他最终成为秦国重臣,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刻。

“拜相受土封,显荣快衷曲”,表现了他权力达到巅峰时的荣耀与满足。“微服绐须贾,莝豆明示辱”,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他手段的狡猾与残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一饭德既报,睚眦怨亦复”,强调了他对待恩怨的态度,既有感恩的一面,也有报复的倾向。

“郑安平云叛,河东守乃戮”,描述了他权力的衰落,以及最终的命运。“临朝叹昭王,辩计两窘束”,表达了他对昭王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蔡泽闻之来,志匪同庸碌”,引入了另一位历史人物蔡泽,对比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志向。“持粱刺齿肥,四十三年足”,描述了蔡泽的智慧与坚持,以及他长达四十三年的生涯。“雄谈悟应侯,知止全身福”,赞扬了蔡泽的智慧,以及他懂得适时收手,保全自己的智慧。“罢相遂代之,数月退何速”,总结了蔡泽取代应侯,但很快又迅速退场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绘,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以及人性中的善恶交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交代刘莘老

建元一二间,多士四方至。

翩翩下鸿鹄,一一抱经纬。

功名更唯诺,爵禄相馈遗。

纵横圣贤业,磊落君臣意。

慷慨鲁诸生,雍容古君子。

扶摇云汉上,睥睨千万里。

入台霜凛然,不肯下词气。

失足青冥中,投命江湖里。

区区留都客,矫矫当世士。

空使往来人,叹息更相指。

我生本羁孤,无食强为吏。

褰裳避涂泥,十载守憔悴。

逝将老茅屋,何幸继前轨。

念君今尚然,顾我真当尔。

百年同一梦,穷达浪忧喜。

有酒慰离愁,贫贱非君耻。

(0)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三荼蘼洞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馀馥。

(0)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六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

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

佳子何关人,自怪馀此意。

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

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

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0)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

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

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

见利心自摇,虑害安得深。

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

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瘖。

嘐嘐晨鸡鸣,岂问晴与阴。

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

晚岁卧草庐,谁听梁甫吟。

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0)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二

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0)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其一

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

身心已无著,乡党漫相亲。

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

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