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离索感芳晨,颇耐物色恼诗人。
花心尽逐阳和动,柳眼宜于故旧新。
万里清江家共远,九春皓月梦兼频。
鹿门自有庞夫子,长往烟林秋复春。
客居离索感芳晨,颇耐物色恼诗人。
花心尽逐阳和动,柳眼宜于故旧新。
万里清江家共远,九春皓月梦兼频。
鹿门自有庞夫子,长往烟林秋复春。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答李泂》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时对故乡和友情的深深思念。首句“客居离索感芳晨”描绘了诗人清晨醒来,身处异乡,心中充满孤独与思乡之情。次句“颇耐物色恼诗人”则写出环境虽美,却触动了诗人的愁绪,使之成为诗作的源泉。
“花心尽逐阳和动,柳眼宜于故旧新”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感,花儿随着春光绽放,象征着时光流转和新旧更替,而柳树的新芽则让人想起老朋友间的重逢,暗寓对故友的怀念。
“万里清江家共远,九春皓月梦兼频”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诗人想象着万里之外的家乡,与亲人相隔遥远,只能在梦中频繁相见,皓月之夜更添孤寂。
最后两句“鹿门自有庞夫子,长往烟林秋复春”以庞德公隐居鹿门山的典故自比,表达诗人渴望像庞德公那样远离尘世,寄情山水,过着自在的生活,即使在秋天和春天的交替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挂念。
宫阙初晴气象饶,宝车攒毂会东朝。
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消。
赐篚外廷纷锦绣,燕庖中禁续薪樵。
联翩入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列汉旗。
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称觞别殿传新曲,衔璧名王按旧仪。
江汉一篇犹未美,周宣方事伐淮夷。
坛庙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荫馀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