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曹源·其二》
《题曹源·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儒冠道履释袈裟,百劫庄严不受些。

笑倒灵山临末会,生平伎俩一株花。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题曹源(其二)》。董其昌是中国明朝晚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中以“儒冠道履释袈裟”开篇,巧妙地将儒家、道家与佛教的象征符号融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人物身份的多重性与精神追求的广泛性。儒冠代表儒家学说,道履象征道教修行,释袈裟则是佛教僧侣的标志。这三者并置,展现了人物在不同信仰与哲学体系中的游走与融合,寓意着一种超越传统界限的精神探索。

“百劫庄严不受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探索的主题。这里的“百劫”借用了佛教术语,意指经历无数劫难或考验,强调了人物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庄严不受些”则表达了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依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不为外界所动摇。

接下来,“笑倒灵山临末会”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灵山法会”的典故,将人物置于一个神圣的场景之中。通过“笑倒”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人物面对最终会合时的轻松与豁达,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深刻理解与从容态度。

最后,“生平伎俩一株花”以比喻收尾,将人物一生的经历与成就比作一朵盛开的花朵。这不仅赞美了人物丰富而多彩的一生,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董其昌对于艺术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即艺术创作与个人生命如同花朵一般,虽短暂却绚烂夺目,值得人们去欣赏与珍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物在不同信仰与哲学体系中的精神探索与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董其昌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赋予了这首诗丰富的内涵与深邃的哲理,使其成为了一幅生动的精神画卷。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仙人矶晚晀

舟系危矶畔,登高瞰大荒。

雁声来浦溆,鸟影下帆樯。

桧柏虚笼月,菰芦远受霜。

客游惊岁暮,无计理归装。

(0)

抛毬乐辞二首·其一

歌舞送飞毬,金觥碧玉筹。

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

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

(0)

雨夜杨江亭斋中看菊

秋雨羁慈室,惊传折简呼。

黄花依玉箔,翠叶映琼苏。

爱客忻投分,论文恕鄙儒。

不因逢胜赏,谁解旅怀孤。

(0)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0)

陪王庶子游后湖涵虚阁

悬圃清虚乍过秋,看山寻水上兹楼。

轻鸥的的飞难没,红叶纷纷晚更稠。

风卷微云分远岫,浪摇晴日照中洲。

跻攀况有承华客,如在南皮奉胜游。

(0)

赋得云近蓬莱常五色抚院取博学鸿词试帖

龙楼朝日丽,凤阁瑞云翔。

肤寸看初合,觚棱倏已光。

氤氲含綵仗,叆叇映旂常。

白鹤春风满,轻鳞淑景长。

纪官宜殿陛,为雨润农桑。

五色兼三色,千秋捧圣皇。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