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有不出院僧余与季蕃欣然访之语未终而觉将晓矣窗外檐溜淋浪纪以二诗·其一》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有不出院僧余与季蕃欣然访之语未终而觉将晓矣窗外檐溜淋浪纪以二诗·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似与孙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

水帘喷雪非常爽,火伞张空了不知。

蒙衲僧宁非惠远,结茅人莫是凝之。

惜今粉绘无名笔,尚可追摹入拙诗。

(0)
翻译
似乎与孙郎有着前世约定,一起穿过紫色翠绿探寻奇妙之处。
水帘如喷雪般清凉无比,烈日高照却感觉不到炎热。
披着僧衣的僧人或许就是惠远,那筑茅屋的人难道是凝之?
可惜如今没有留下传世名作,但还能在拙劣的诗中追忆描绘。
注释
宿期:前世约定,指缘分或某种特殊联系。
紫翠:形容色彩鲜艳的植物,可能指竹林或花草。
水帘喷雪:形容瀑布或流水如雪般洁白。
火伞:形容夏日烈日炽热,像火伞一样。
蒙衲僧:披着僧袍的僧人。
惠远:东晋高僧,这里可能象征隐逸高僧。
凝之:晋代诗人,这里可能象征有才华的隐士。
粉绘:绘画,这里指艺术作品。
名笔:著名或有名气的画笔。
拙诗:笨拙的诗,谦虚的说法,也指朴素的诗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孙季蕃在梦中共同游历庐山的情景。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审美情趣。

诗句“似与孙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久违重逢,以及共同探寻山中秘境的情怀。这里的“紫翠”形容庐山的翠绿色泽,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水帘喷雪非常爽,火伞张空了不知。”则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清凉的水帘与温暖的火光——表达了梦境中的奇妙体验和感官享受。诗人在梦中经历了从冰凉到温热的转换,这种对立统一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动态美感。

“蒙衲僧宁非惠远,结茅人莫是凝之。”这两句诗通过提及庐山上的僧侣和隐者,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意境。这里的“蒙衲”指的是僧人的衣衫,“结茅”则形容隐者的生活状态,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中的意象。

最后两句“惜今粉绘无名笔,尚可追摹入拙诗。”表达了诗人对梦中美景的珍惜,以及将这些难忘体验通过文学创作予以留存的愿望。这里的“粉绘”和“追摹”都是描绘画面的用词,显示了诗人对于艺术表现手法的精细考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友情和艺术创作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晨起口占

一炉香篆袅窗纱,紫燕寻巢识旧家。

莫怪东风无赖甚,春来吹发满庭花。

(0)

柬钝剑松江

松江南望几千里,秋雨秋风苦忆君。

各有苍茫无限恨,岂徒鹤立在鸡群。

(0)

过战鸟山

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0)

书边袖石诗集后二首·其二

囗囗苦忆王仲宣,投簪浩荡卧江天。

三年促膝从予坐,四海低头道子贤。

北李南何各坛坫,枫青塞黑与缠绵。

因君更逐停云想,望断襄阳落照边。

(0)

己亥杂诗·其一五○

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桑梓温恭名教始,天涯何处不家江?

(0)

己亥杂诗·其一四四

天教梼杌降家门,骨肉荆榛不可论。

赖是本支调护力,若敖不馁怙深恩。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