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与孙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
水帘喷雪非常爽,火伞张空了不知。
蒙衲僧宁非惠远,结茅人莫是凝之。
惜今粉绘无名笔,尚可追摹入拙诗。
似与孙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
水帘喷雪非常爽,火伞张空了不知。
蒙衲僧宁非惠远,结茅人莫是凝之。
惜今粉绘无名笔,尚可追摹入拙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孙季蕃在梦中共同游历庐山的情景。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审美情趣。
诗句“似与孙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久违重逢,以及共同探寻山中秘境的情怀。这里的“紫翠”形容庐山的翠绿色泽,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水帘喷雪非常爽,火伞张空了不知。”则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清凉的水帘与温暖的火光——表达了梦境中的奇妙体验和感官享受。诗人在梦中经历了从冰凉到温热的转换,这种对立统一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动态美感。
“蒙衲僧宁非惠远,结茅人莫是凝之。”这两句诗通过提及庐山上的僧侣和隐者,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意境。这里的“蒙衲”指的是僧人的衣衫,“结茅”则形容隐者的生活状态,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中的意象。
最后两句“惜今粉绘无名笔,尚可追摹入拙诗。”表达了诗人对梦中美景的珍惜,以及将这些难忘体验通过文学创作予以留存的愿望。这里的“粉绘”和“追摹”都是描绘画面的用词,显示了诗人对于艺术表现手法的精细考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友情和艺术创作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