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一》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一》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古风

我自归林下,亦复与世疏。

赖有善知识,时能过吾庐。

伴我说道话,我爱读佛书。

师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

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

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俱。

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

但比吾师高,还恐岩不如。

(0)
注释
我:自己。
归:回归。
林下:山林。
世:世俗。
疏:疏远。
善知识:良师益友。
过:拜访。
吾庐:我的小屋。
说道话:谈论佛法。
佛书:佛经。
师:老师。
岩上:山顶。
膏车:如车油般追随。
展:展开。
钵:行囊。
饭蔬:吃素食。
尘俗累:尘世的牵绊。
岩石:山岩。
俱:相伴。
固:确实。
卓出:屹立。
山海图:山水画卷。
恐:恐怕。
翻译
我独自回到山林中,与世俗渐行渐远。
幸亏有良师益友,时常造访我的小屋。
他们陪我谈论佛法,我喜欢研读佛经。
老师常去山顶修行,我也愿如车油般追随。
我渴望展开行囊,随老师一起吃素食。
摆脱尘世的牵绊,长久与山岩相伴。
这座山岩确实高峻,屹立于山水画卷之中。
但它比我老师的高度,恐怕还是略逊一筹。
鉴赏

诗人通过“归林下”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疏离,但又不完全孤立,仍有“善知识”时常交流。这种平衡状态让诗人的内心世界得以保持宁静和清净。诗中的“我爱读佛书”显示出诗人对于佛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理解,而“师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则传达了一种追随师傅、向往高洁精神境界的愿望。

“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表明了诗人愿意放下尘世的繁华,以简朴的方式与师傅共同生活。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简单化,更是对心灵净化的追求。通过“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俱”,诗人表达了希望摆脱世间烦恼,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最后,“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而“但比吾师高,还恐岩不如”则是对师傅崇高境界的一种颂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修为的不断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和黄汝纶春情篇

帝京行乐好,霁景媚韶光。

南陌紫骝骑,东邻红粉妆。

夭桃间秾李,芳草映垂杨。

调雪成歌曲,排云出舞行。

花前宁辨色,衣后转闻香。

弦管故情在,关山春恨长。

若非京兆妇,定是邯郸娼。

(0)

鹤洲渔唱

水云渺渺日沉沉,谁识渔翁出世音。

一调江湖浑是古,几般感慨尽如今。

浪添矶石杂鸣玉,月浸竹竿敲碎金。

最爱烟霞得趣处,无端风雨足归心。

(0)

舟久行思登陆促句换韵一首

小艇江湄匍匐行,十旬九遇逆风声,捩舵鼓棹漫纵横。

摊诗篷底研未逗,颗饭戴笠日增瘦,浊酒一杯啮小豆。

何时纵鞭千里骢,髭眉缓白未成翁,看遍长安花烂红。

(0)

题诸侄读书处

盍簪楼外读书处,帘捲清幽景亦奇。

北望数峰遥接汉,南来一水细通池。

花枝欲醉春何减,天气宜人鸟自知。

三载芸窗淹世籍,十年楼阁主恩施。

(0)

除岁立春日赐百官食春饼应制馆课

律尽寒威散,春回暖气催。

金盘新赐食,玉署旧藏枚。

綵树争裁胜,香风欲绽梅。

百寮钦圣德,拜舞带恩回。

(0)

除夕寓海昏

忽忽天涯又岁除,萧然牢落叹离居。

楼头笛韵堪催酒,云外鸿飞不系书。

春到他乡悲旅食,心悬故国忆鲈鱼。

残编掩罢寻归梦,一枕三更两载馀。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