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踏鞠后庭歌,主将功高意气多。
不信沙场征战苦,年年捣练寄金河。
前庭踏鞠后庭歌,主将功高意气多。
不信沙场征战苦,年年捣练寄金河。
这首《寄衣曲》由明代诗人陈宗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与家庭情感之间的深刻矛盾。诗中通过“前庭踏鞠后庭歌”这一对比,生动展现了和平与战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前庭中人们在享受着轻松愉快的蹴鞠游戏,而后庭则传来了歌声,这歌声或许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家中安宁的向往。
“主将功高意气多”,这句话既赞美了主将的英勇和功绩,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荣耀与牺牲。然而,紧接着的“不信沙场征战苦”,却揭示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洞察。战争不仅让士兵们饱受痛苦,也让那些留在后方的家庭承受着无尽的担忧和思念。
“年年捣练寄金河”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捣练,即捣制衣物,这里指的可能是为远征的亲人准备衣物,寄托着家人的温暖与关怀。金河,可能是指边疆或战场,象征着亲人所处的危险之地。这句话表达了家人对远征亲人的深深挂念,以及他们通过衣物传递的爱与支持。
整体而言,《寄衣曲》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乱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战争中人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批判。
一雨新众绿,草木知来苏。
荣滋欣满目,密筱连平芜。
负耒亲巡历,曲径行萦纡。
栽竹补篱落,引泉通园厨。
花好当我槛,风凉快我躯。
跣足豆棚下,溽暑倏然无。
即事多欣赏,歠茗同追呼。
人生贵适意,意适情自娱。
何必慕富贵,金张与陶朱。
匆匆扰扰间,终日奉驰驱。
堪嗤世上人,病此心不殊。我慕香山老,到处无嵚?。
利禄不营谋,权势不争趋。
优悠居里道,歌舞园亭俱。
退老乐天年,清福人莫逾。
本其能知足,平生多欢愉。
历数诗人中,惟公高且孤。
举此示同调,岂以我为愚。
珠箔香凝。镇双烟一气,遍解余酲。
销魂个中别有,曲篆初萦。
琼浆未饮,甚天风、吹返云英。
乘雾去、仙源路迥,碧霄愁问征程。
望里屏山千叠,算幽栖佳处,小筑堪营。
依依玳梁宿稳,胜与鸥盟。
烧残心字,漫因循、辜负今生。
凭检点、题襟尘麝,眉峰更写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