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三》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三》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万物能鸣为不平,世间歌哭两营营。

君知此物心何欲,自信天机自有声。

(0)
翻译
世间万物都能发出声音表达不满,人间的欢乐与悲伤交织在一起。
您可明白这些声音所蕴含的心愿?它们深信自然法则中自有其表达方式。
注释
万物:所有的事物。
鸣:发出声音。
不平:不满或不公正。
世间:人间。
歌哭:欢乐与悲伤。
两营营:交织、纷繁。
君:您。
心何欲:内心的愿望。
自信:深信。
天机:自然法则。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三)》。诗中的意境深邃,情感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平之事的愤慨,以及对音乐能够抒发胸臆、寄托心声的肯定。

"万物能鸣为不平"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将万物比作鸣叫之物,用以形容天下万物皆有所不满,发出声音来表达其内心的不平与哀怨。这里的“能鸣”暗示了诗人对世间万象万物中含有的不平等现实的深刻洞察。

"世间歌哭两营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世间喜怒哀乐,声声相闻,形成鲜明对比的场景。诗人通过这种对立统一的描述,强调了音乐作为情感寄托手段的重要性。

而接下来的两句"君知此物心何欲,自信天机自有声"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信任和理解。这“此物”指代前文中的“万物”,这里化用为音乐。诗人认为,对于能够感知音乐之美的人来说,不必过多解释其心所向,天然的秩序(天机)会让音乐自发地产生共鸣。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哲学思考与文学才华,通过音乐这一元素,触及更深层次的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消夏词·其二

妆台花露尚沾濡,趁个朝凉云髻扶。

生性梳妆非草草,不嫌妨却睡工夫。

(0)

虞美人·其二

壁灯摇漾红梅影。人与花俱冷。翠衾独拥耐残更。

难道今宵毕竟、不天明。暗风和雪敲窗下。

听着心儿怕。十年前事一思量。

枕上红冰冻杀小鸳鸯。

(0)

贺新郎·其四送佟梅岑归金陵

风雅今谁好。羡翩翩、才华俊逸,如君绝少。

立志欲寻千古业,赢得一时倾倒。

浑笑杀、轻肥年少。

懒向凤池鸣玉佩,且暂来、湖上閒登眺。

招我辈,共长啸。无端便尔催归棹。

立长亭、江风吹面,斜阳低照。

花满昼船诗满袖,玉盏红醪香绕。

更不羡、遨游瀛岛。

此日唱酬俱少壮,便别离、何必增烦恼。

相忆处,听啼鸟。

(0)

祝英台近.湘中别思

玉绳低,铜漏咽。人向湘楼别。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

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

真悽绝。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

(0)

一剪梅.和漱玉词

雁语金塘水渐秋。遥听菱歌,不见菱舟。

望君何处最销魂,旧日青山,恰对朱楼。

九曲长江天际流。似写相思,难寄新愁。

梦魂几夜可曾閒,鹤子山头。燕子矶头。

(0)

古乐府

短短床,太局促,徒能坦郎腹,未得展郎足。

纵郎有意为合欢,床短安能荐郎宿。

太局促,短短床,流苏苦不长,兰麝无馨香。

郎欲招妾妾不来,可怜春色空辉光。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