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绳低,铜漏咽。人向湘楼别。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
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
真悽绝。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
玉绳低,铜漏咽。人向湘楼别。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
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
真悽绝。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
这首清代王士禛的《祝英台近·湘中别思》描绘了一幅深情的离别画面。开篇“玉绳低,铜漏咽”以夜深人静、漏壶滴水声来渲染离别的凄凉氛围。"人向湘楼别"直接点题,湘楼成为别离之地,暗示了主人公与湘水之间的情感纠葛。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进一步表达了离别时难以言表的细腻情感,"碧玉瓜时,丹珠床上"借物寓情,碧玉瓜和丹珠床都是精致的物品,此刻却因别离而显得黯然失色,增添了愁绪。“翠华销歇”则暗示了往日繁华不再,只剩落寞。
下片“真悽绝”直抒胸臆,表达深切的哀伤。"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是赠物寄情,希望对方能珍藏连环,但又担心它会成为分手的象征。"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借湘江和重叠的山峦,象征着无尽的思念和难以逾越的距离。
最后三句“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诗人想象自己化为湘水之烟,泪水润湿湘竹,梦境也追随湘水的云月,表达了对湘中之地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别后相思。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清人王士禛独特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