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复恻恻,寻访定王台。
台荒人已去,逍迹留尘埃。
哀鸿西北至,影落潇湘水。
湘流千里深,不入清渭里。
雄藩岂云乐,戚处胡足悲。
秦天一回首,楚塞长相思。
孝思曷有极,锡类永可固。
所以舂陵兴,于此缵炎绪。
浮云起四野,独立心内伤。
怀古且如此,我岂生空桑。
凄凄复恻恻,寻访定王台。
台荒人已去,逍迹留尘埃。
哀鸿西北至,影落潇湘水。
湘流千里深,不入清渭里。
雄藩岂云乐,戚处胡足悲。
秦天一回首,楚塞长相思。
孝思曷有极,锡类永可固。
所以舂陵兴,于此缵炎绪。
浮云起四野,独立心内伤。
怀古且如此,我岂生空桑。
这首诗名为《长沙定王台》,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先贤事迹的敬仰。
首句“凄凄复恻恻”,以情感的细腻描绘开篇,引出对定王台的探访。接着“寻访定王台。台荒人已去,逍迹留尘埃”几句,通过环境的荒凉与人物的离去,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哀鸿西北至,影落潇湘水。湘流千里深,不入清渭里。”这一段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哀鸿的影子比作历史的痕迹,落在了浩瀚的潇湘水上,而湘江的深邃与清渭的清澈形成对比,暗示历史的深远与现实的局限。
“雄藩岂云乐,戚处胡足悲。”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复杂情感的理解,既非纯粹的快乐,也非单纯的悲哀,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复杂情感和历史的沉重。
“秦天一回首,楚塞长相思。”这里借用了地理方位的象征意义,秦天与楚塞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怀念与思考。
“孝思曷有极,锡类永可固。”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先贤孝道的崇敬和对传承的渴望,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最后,“所以舂陵兴,于此缵炎绪。”点明了诗的主题,即通过追忆历史,激发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炎帝的事业得以继承和发展。
“浮云起四野,独立心内伤。”诗人面对广阔的天地,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忧伤,这种情感的表达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层次。
“怀古且如此,我岂生空桑。”结尾两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自身存在的追问,使得整首诗在历史的回响中,又融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综上所述,《长沙定王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独特见解。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虽无山可望,多有鹤堪听。
引客闲垂钓,看僧静灌瓶。
带潮秋见月,隔竹晓闻经。
水气侵衣冷,蘋风入座馨。
路逢沙獭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鸣孤戍,乌鸢下远汀。
连波芳草阔,极目暮天青。
创置嗟心匠,幽栖得地形。
常来劝农事,赖此近郊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