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催送。人世恍然真一梦。何处笙歌。
水殿风来散败荷。饥乌啄肉。回首都亭三日哭。
国破城空。残照千山泪点红。
繁华催送。人世恍然真一梦。何处笙歌。
水殿风来散败荷。饥乌啄肉。回首都亭三日哭。
国破城空。残照千山泪点红。
这首《木兰花令》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张尔田所作,描绘了一幅繁华消逝、人间如梦的凄凉景象。
“繁华催送”开篇即点明了主题,繁华的景象如同被时间催促着消逝,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人世恍然真一梦”,将人世间的一切比作一场梦,表达了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感悟。
“何处笙歌,水殿风来散败荷。”这两句通过对比笙歌与败荷,展现了乐声与自然景象的冲突,乐声虽美,却无法掩盖自然界的衰败,象征着美好与衰败并存的人间现实。
“饥乌啄肉,回首都亭三日哭。”这里以饥乌啄食肉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战乱或社会动荡中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悲苦。回首都亭三日哭,则是对于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哀悼。
“国破城空,残照千山泪点红。”最后两句将视角拉远,描绘了一幅国破城空、夕阳映照下的凄凉画面。残阳如血,映照在千山之上,不仅渲染了悲壮的氛围,也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对繁华消逝、人间如梦、战乱苦难以及国家破败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记微波小榭,五柳名园,风月徜徉。
小筑临流屋,有牡丹国色,桂子天香。
鼓○一朝仓卒,松菊顿荒凉。
想赉砚楼高,归云洞古,总付沧桑。金阊。
更回首,只蔓草荒烟,碎瓦颓墙。
碧血埋何处,叹苍头黄耳,都化磷光。
即今燕飞重到,难认旧雕梁。
待更葺香泥,金狮巷口空夕阳。
柔毫淡墨轻描,传来脉脉江妃意。
沙欹石压,根盘苞褪,半开琼蕊。
未展芭蕉,将舒莲叶,同伊幽致。
看横斜侧影,芬芳含蕴,浑不羡、湘兰佩。
漫咏蒹葭旧句,欲通辞、盈盈隔水。
画帘风静,研屏日暖,正萦茶味。
梦入烟波,心澄冰雪,有谁堪比。
似佳人翠袖,天寒修竹,悄无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