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池塘草色新,吟边鱼鸟觉情亲。
雨馀涧水流花出,恍惚桃源洞里人。
春入池塘草色新,吟边鱼鸟觉情亲。
雨馀涧水流花出,恍惚桃源洞里人。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池塘边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活力。
首句“春入池塘草色新”,开篇即点明季节更替,春意盎然,池塘边的草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绿意盎然,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吟边鱼鸟觉情亲”一句,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界的生物置于同一情感维度,通过“觉情亲”这一表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与敬畏。
“雨馀涧水流花出”,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间清新的景色。雨水过后,山涧中的水流更加清澈,仿佛带着花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美丽。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听觉上的悦耳,仿佛能听到水声与花香交织在一起的和谐乐章。
最后一句“恍惚桃源洞里人”,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寻找心灵归宿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说,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满足。这种恍惚之感,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和谐生活的美好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共生的象征。
黄鹄黄鹄,牝牡相随。游于四海,不识别离。
始妾结发时,与君年相齐。
一朝纳伉俪,百岁以为期。
奈何乎中路,而捐子与妻。且君之徂,妾逢百罹。
父母将我去,亲戚夺我志。
言云为我志,言云为我计长久,祇令增伤悲。
忆君垂诀,托我孤儿。我嗔君言,奈何见疑。
晨起作羹与糜,欲持饴阿谁?
嗟我不如黄鹄,将子与妇,至死相随飞。
我宁用生为,我宁用生为!众人何知,维馀天知。
远树含幽姿,近树亦古色。
水傍尝见画不得,乃在君家中堂之素壁。
青林寂寞行人窈,白涧微茫断烟隔。
入门萧萧云气生,落日便恐归禽争。
耳后飒爽寒风声,知君夜眠愁雨黑,留客昼坐宜秋清。
刘侯学李成,画手称独步。
时见作古松,盘屈百怪聚。
中林一株直且良,安得刘侯写其趣。
老墨糊天霹雳死,手擘明珠换眸子。
一潜渊泽久不跃,泥活风须色深紫。
虬髯老子家燕城,怒吹九龙无馀灯。
手提百尺阴山冰,连云涂作苍龙形。
槎牙爪角随风生,逆鳞射月干戈声。
人间仰视玩且听,参辰散落天人惊。
潇湘浮黛蛾眉轻,太行不让蓬莱青。
烈风倒雪银河倾,珊瑚盏阔堪不平。
吸来喷出东风迎,春色万国生龙庭。
七年旱绝尧生灵,九年涝涨舜不耕。
尔来化作为霖福,为吾大元山海足。
寒尽东风破晓阴,真人遗像俨如临。
山中霞熟千年酝,海上莲开七朵金。
朔地兴王资化力,钧天朝帝动仙音。
私忻泉石膏肓久,终日凝神紫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