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黄花为惜香,况逢真率未尝忙。
神仙多是无心得,可向桃源作醉乡。
手把黄花为惜香,况逢真率未尝忙。
神仙多是无心得,可向桃源作醉乡。
这首诗《菊花(其三)》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菊花的深情与赞美。诗中以“手把黄花为惜香”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香气的珍视与喜爱,仿佛在亲手捧起一朵菊花时,就能感受到那独特的芬芳。接着,“况逢真率未尝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赏菊之时的闲适心境,更暗示了菊花所代表的真挚与率性之美。
“神仙多是无心得”,这一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赏菊之人与神仙相提并论,强调了在赏花之乐中达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最后,“可向桃源作醉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赏菊的地点比喻为世外桃源,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与自由的地方,让人在其中忘却烦恼,沉浸于自然与美的享受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哲理的思考,黄裳成功地将赏花之乐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金钩花绶系双月。腰肢软低折。揎皓腕,萦绣结。
轻盈宛转,妙若凤鸾飞越。无别。香檀急扣转清切。
翻纤手飘瞥。
催画鼓,追脆管,锵洋雅奏,尚与众音为节。
当时妙选舞袖,慧性雅资,名为殊绝。
满座倾心注目,不甚窥回雪。纤怯。
逡巡一曲霓裳彻。
汗透鲛绡肌润,教人传香粉,媚容秀发。
宛降蕊珠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