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芥轻舟去似梭,洞庭咫尺足风波。
祗应系缆坳堂上,大地平沉柰若何。
一芥轻舟去似梭,洞庭咫尺足风波。
祗应系缆坳堂上,大地平沉柰若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景象,通过轻舟与风浪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首句“一芥轻舟去似梭”,以“一芥”形容轻舟之小,形象地表现出舟在广阔水面的微小感。而“去似梭”则运用比喻手法,将舟行的速度比作织梭,生动地描绘了舟在水面上快速移动的情景。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舟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次句“洞庭咫尺足风波”,“咫尺”形容距离极近,但“足风波”则揭示了即使是在看似近在眼前的洞庭湖中,风浪也是足以引起波澜的。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力量的强大。
后两句“祗应系缆坳堂上,大地平沉柰若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祗应系缆坳堂上”意味着轻舟可能只能暂时停泊在某个岸边,无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或挑战。后一句“大地平沉柰若何”则是对自然力量的感叹,表达了面对大自然的浩瀚与强大时,人类的渺小和无力感。这两句诗通过想象轻舟在风浪中的无助状态,以及对更大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脆弱和宇宙宏大的思考。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不饮强须饮,今日是重阳。
向来健者安在,世事两茫茫。
叔子去人远矣,正复何关人事,堕泪忽成行。
叔子泪自堕,湮没使人伤。燕何归,鸿欲断,蝶休忙。
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
看取龙山落日,又见骑台荒草,谁弱复谁强。
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
璚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皓鹤䙰褷飞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锥簇溜悬。
门外寒光利如剑,莫推红袖诉金船。
独倚危楼四望遥,杏花春陌马声骄。
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销。
溪送绿波穿郡宅,日移红影度村桥。
主人年少多情味,笑换金龟解珥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