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路杳隔,埋骨日幽阴。
岁月芳兰歇,风霜宿草深。
罗含留故宅,钟子绝鸣琴。
把剑悲重约,题碑寄夙心。
招魂路杳隔,埋骨日幽阴。
岁月芳兰歇,风霜宿草深。
罗含留故宅,钟子绝鸣琴。
把剑悲重约,题碑寄夙心。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哭罗木夫(其五)》。诗中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招魂路杳隔,埋骨日幽阴。”以“招魂”和“埋骨”为引子,表达了对亡灵的呼唤与对逝者安息之地的描述。路途遥远,灵魂难以招回,而逝者已入土为安,身处幽暗之中。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情感寄托于具体的意象上,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
颔联“岁月芳兰歇,风霜宿草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岁月流逝,昔日的芬芳如同兰花般凋零,只剩下风霜覆盖下的荒草深深。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永恒不变的怀念。
颈联“罗含留故宅,钟子绝鸣琴。”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罗含和钟子期。罗含是东晋时期的名士,钟子期则是传说中的知音。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忆与敬仰。罗含的故居依旧存在,而钟子期的琴声却已不再响起,暗示了逝者已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与遗憾。
尾联“把剑悲重约,题碑寄夙心。”诗人手持宝剑,悲叹着过去的誓言无法实现,只能在墓碑上题字,寄托自己对逝者的思念与哀悼。这一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逝者承诺未竟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典故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