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蟫鱼命,故纸丛中,不觉垂垂老。
福地嫏嬛,何曾窥见全豹。
幸处处、琼笈雕成,定岁岁、瑶华分到。
书城里,痴龙坐守,虫鱼亲校。
丁年词赋飞兰,藻到中年,又一经独抱。
郑草江花,而今都就枯槁。
问箔中、食叶红蚕,更吐出、新丝多少。
愁孤负、旧雨远贻缃缥。
生就蟫鱼命,故纸丛中,不觉垂垂老。
福地嫏嬛,何曾窥见全豹。
幸处处、琼笈雕成,定岁岁、瑶华分到。
书城里,痴龙坐守,虫鱼亲校。
丁年词赋飞兰,藻到中年,又一经独抱。
郑草江花,而今都就枯槁。
问箔中、食叶红蚕,更吐出、新丝多少。
愁孤负、旧雨远贻缃缥。
这首《玉京谣》以蟫鱼自喻,生动描绘了书海中潜心研究的学者形象。诗人将自己比作“蟫鱼”,在“故纸丛”中沉浸,岁月流逝而不觉老去,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追求。诗中提到的“福地嫏嬛”象征着知识的宝库,“琼笈”、“瑶华”比喻珍贵的书籍和知识,而“书城里”则营造出一个充满智慧的图书馆景象。
“痴龙坐守”形容诗人如同痴情的龙,守候在书海之中,专心致志地校对、研究,不为外界所动。通过“丁年词赋飞兰,藻到中年,又一经独抱”,诗人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从年轻时的才华横溢,到中年时的专精一门,展现了学术之路的漫长与艰辛。
“郑草江花,而今都就枯槁”这一句,可能暗指学术领域的某些事物或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落,表达了对学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最后,“问箔中、食叶红蚕,更吐出、新丝多少”以蚕丝的生长过程隐喻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而“愁孤负、旧雨远贻缃缥”则表达了对未能及时分享研究成果、辜负了前辈期望的遗憾。
整体而言,《玉京谣》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深情投入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